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该图回答问题:
(1)___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________(填“甲”或“乙”).
(3)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________.
(4)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B、C、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
②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对酸碱盐的知识进行了以下的梳理。
(1)填写下表空格中的化学式:
氯化钾 |
氯化钙 |
氯化钠 |
氯化镁 |
氯化铝 |
氯化锌 |
氯化亚铁 |
氯化铜 |
KCl |
CaCl2 |
NaCl |
MgCl2 |
ZnCl2 |
FeCl2 |
CuCl2 |
反思:根据以上盐中的金属元素的排列,可以得出是依据顺序归纳整理的。
(2)为理解稀盐酸和氢氧化钠两者之间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绘制了下图。请你在右边的圆圈中填入适当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
(3)此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许多反应都有盐类物质生成(如右图)。比如①用稀硫酸除铁锈;②古代记载的湿法冶金技术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其中“曾青”是指硫酸铜溶液。请从①、②中任选一个,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下表是NaOH和Ca(OH)2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表中数据可以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___(写一条)。
(2)把80℃时NaOH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现有20℃是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得到的溶液(乙溶液),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______甲(填>、<、=)。
(3)某兴趣小组对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提纯,设计了如下操作流程:请回答:
(Ⅰ)步骤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加入过量Ca(OH)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Ⅱ)滤液B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步骤③所包含的具体操作是加热浓缩、_______、过滤。
下图化学反应的溶液颜色变化体现了“魔法世界,魅力化学”。请回答:
(1)溶液X是___________(填“酸”、“碱”、“盐”),试剂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若X是稀硫酸、B是氧化物,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3)若X是稀盐酸、C是单质,则C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
(4)若X是稀盐酸、D是碱,则X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水(未经处理的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可用次氯酸杀死细菌。氯气溶解于水时,可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某水厂生产自来水的净化步骤如下:
(1)可以除去大颗粒悬浮物杂质的步骤是________。(填标号)。
(2)该厂生产的自来水是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A步中加明矾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写出两点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上述几步操作处理后得到的饮用水是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混合物”),不能直接饮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过滤时必须用到哪些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龙岩市15).下图是氧化沉淀法生产复印用高档Fe3O4粉的部分工艺流程简图。
(1)试剂I和操作Y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酸与氧化铁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往铁粉(含少量氧化铁)中加入硫酸,除铁、氧化铁与硫酸发生反应外,一定还发生其它反应。作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铁矿主要成分为Fe3O4,利用CO将该物质中铁还原出来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