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依据考古可知西汉时期已发明了造纸术 |
| B.根据史料记载可以推断中国造纸术源于蔡伦 |
| C.蔡伦发明造纸术后,纸成为重要的书写工具 |
| D.东汉时期是造纸技术发明和改进的重要时期 |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提到“……,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西汉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A.当时的南方已经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
| B.当时南方各地自然条件好但耕作技术仍然相对落后 |
| C.我国南方的贫富分化较为严重 |
| D.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相当发达 |
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这些现象说明()
| A.不结盟运动是一个与美苏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
|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
| C.不结盟运动兴起后日益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一支政治力量 |
|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美苏“冷战”加速瓦解的根本原因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了新中国的民主政治框架。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借鉴了近代西方的代议制②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③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最主要方式④是直接民主制的一种形式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广东人民抵制洋货 | 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
| 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 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
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学者李峰在《西周的灭亡》一书中综合运用了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略。你认为
A.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历史事实。
B.李峰的观点有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等为依据,真实可靠。
C.两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为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