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
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
C.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如出一辙
D.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

A.“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C.选材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历史学家钱穆以为古代中国:“皇室的权,总是在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在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③北宋设立枢密院④清朝设置军机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汉朝察举制的主要作用是

A.监察地方官吏,保证了官员的清正廉洁
B.监督地方财政,加强对郡县的控制
C.使有才能人进入官僚机构,扩大统治基础
D.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两汉魏晋时代的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的共同点是

A.直接导致士族制度的形成
B.主要形式是乡举省选
C.选举不重门第和出身
D.导致世家大族政治特权地位形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