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 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 10 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一半 … … 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出现这一结局的根源是( )
A.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政策 |
B.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本能抵制和排斥 |
C.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五口及东南沿海地区 |
D.鸦片输入骤增削弱了国人购买外国商品的能力 |
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日四,一日士,二日农,三日工,四日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 )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 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馆藏数以万计的中国陶瓷,包括晋代越窑、宋代五大名窑、元明清时期官窑和民窑的陶瓷精品。由此可以推断( )
A.从晋代起,中美就有了陶瓷贸易 |
B.上述藏品都是从中国掠夺来的 |
C.收藏者青睐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
D.中国陶瓷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
20世纪90年代,有人在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说明当今世界
A.呈现五极世界格局 | B.呈现经济多样化特征 |
C.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 D.个别大国单独操纵世界局势 |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化导致
①全球环境的恶化②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③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④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2009年6月17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的俄中建交6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6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二天,苏联最先承认新中国,并建立外交关系。今天,回顾这一事件以及后来建立的全面协作时,我们理解到了它们的伟大意义。”以下各项是对“这一事件”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①中苏是在冷战的国际背景下建交的②中苏建交标志着两国正式结为同盟③体现了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方针④为建国初期中国经济的恢复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⑤对当时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A.①③④⑤ | B.①②③⑤ | C.①②③④ | D.②③④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