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陈翰笙在20世纪40年代初谈到:“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工业发展
②民族工业发展取决于国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
③大规模发展民族工业只有提倡国货排斥洋货
④当时已经基本具备发展民族工业的基础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贞观政要》里记载了唐太宗在总结其治国经验时说,“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同时又认为“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唐太宗的治国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
A.儒家、法家 | B.儒家、道家 |
C.墨家、儒家 | D.法家、道家 |
古代治国讲“帝道”(尧舜禹汤治理之道)、“王道”(德政)、 “霸道”(法家)。融合此“三道”思想且被当朝统治者采用的是
A.孟子的民本思想 | B.荀子的政治思想 |
C.董仲舒的新儒学 | D.二程朱熹的理学 |
韩非子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 B.道家学说 | C.儒家学说 | D.墨家学说 |
1919年5月18日,陈独秀发表文章说:“(日本)又要侵害我们的山东,这是我们国民全体的存亡问题,应该发挥民族自卫的精神,无论是学界,政客,商人,劳工,农夫,警察,当兵的,做官的,议员,乞丐,新闻记者,都出来反对日本及亲日派才是。”陈独秀意在( )
A.宣扬民主与科学思想 | B.明确五四运动的性质 |
C.呼吁中国各界团结救国 | D.号召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孙中山先生致力于革命四十年还未完成的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 )
A.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
B.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
D.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