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其中F2>F1的情况出现于( )
A.甲午战争后 |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C.南京国民政府前期 | D.人民解放战争期间 |
以下作者、著作和主张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斯宾诺莎——《伦理学》——思想自由,行动守法 |
B.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 |
C.洛克——《神学政治论》——“天赋人权” |
D.卢梭——《社会契约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
卢梭的理想社会是“没有一个公民可以富得足以购买另一个人,也没有一个公民可以穷得不得不出卖自身。”这句话揭示了卢梭追求的平等社会目标之一是()
A.法律上的平等 |
B.私有财产导致了人类社会的不平等 |
C.政治上的平等 |
D.事实上的经济平等 |
洛克说:“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这句话的本质意思是()
A.自由和法律是分不开的 |
B.只有实行法治,人才能充分享有自由 |
C.法律为保护人权而设立 |
D.依法限制政府的权力,人才能充分享有自由 |
康梁维新变法得到哪些人的支持( )
A.工人阶级、农民阶级 |
B.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地主 |
C.买办阶级、地主阶级 |
D.知识分子、外国朋友 |
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
A.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
B.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
C.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
D.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