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 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
B. | 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
C. | 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
D.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
《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中写道:“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世界最终连成一个统一体。中国试图赶上这次发展的机遇,但最终失败。”上述材料中所称的失败指的是()
A.签订《南京条约》 | B.签订《望厦条约》 |
C.签订《马关条约》 | D.签订《辛丑条约》 |
中国古代农民对自己的生产劳动不计成本,很少关注投入和产出是否合理,只追求“仓廪实,衣食足”,以生产更多的粮食为目标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这种状态()
A.表明只有精耕细作才能发财致富 | B.是长期推行重农抑商的结果 |
C.自然经济占主导 | D.是由农民日出而作的生活方式决定 |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家”和“国”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对这种家国一体的政治造成冲击的有()
①宗法制②郡县制③三省六部制④ 科举制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
A.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 B.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
C.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 D.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我们若非专凭自己的时代判断,来吞并历史判断,我们应该承认皇位世袭,是中国以往政治条件上一种不得已或说一种自然的办法。”对钱穆此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A.承认皇位世袭在中国古代的合理性 |
B.认为评判历史事件要结合历史判断 |
C.这种“自然的办法”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
D.中国传统政治是黑暗的、非理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