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 | 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 B. |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
C. | 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 D. | 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
李鸿章认为:“然欲自强必先理财,而议者辄指为言利;欲自强必图振作,而议者辄斥以喜事。至稍涉洋务则更有鄙夷不屑之见横亘胸中。不知外患如此其多,时艰如此其棘,断非空谈所能有济。”李鸿章不畏成见,敢于“理财”的表现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 B.创办汉阳铁厂 |
C.创办轮船招商局 | D.创办京师同文馆 |
1992年,意大利热那亚举办了世界博览会,下图是这次世博会的会徽。根据会徽传递的信息,这次世博会的主题应该是
A.船舶与海洋 |
B.启蒙与民主 |
C.科技与进步 |
D.民族与世界 |
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新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 B.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
C.工业革命不断扩展 | D.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 |
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带有爱国的性质 |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
D.是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出现这一结局的根源是
A.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政策 | B.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 |
C.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五处口岸 | D.鸦片的输入严重削弱了国人的购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