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
B. | 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 |
C. | 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 |
D. | 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
几位同学在探索pH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其中操作及顺序最合理的是①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 mL ②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新鲜的α-淀粉酶溶液1mL ③置于适宜温度下保温5min ④分别置于100℃、60℃、0℃环境中保温5min ⑤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后,水浴加热,观察现象⑥将试管中溶液的pH分别调到3、7、11,保持5min
A.①④②③⑤ | B.①⑥④②⑤ | C.①②⑥③⑤ | D.②⑥①③⑤ |
下列关于酶的论述错误的是 ( )
A.有些酶是核酸 |
B.在0℃~37℃范围内,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 |
C.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 |
D.任何活细胞内都有酶的存在 |
下图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提供给绿色植物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多的过程是5 |
B.各种生物体(除病毒外)都能进行的过程是3 |
C.1、3和4过程产生的[H]都能与氧结合产生水 |
D.2过程需多种酶参与,且需ATP供能 |
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
①都在线粒体中进行 ②都需要酶 ③都需要氧
④都产生ATP 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
A.①②⑤ | B.②③④ | C.②③⑤ | D.②④⑤ |
下列关于需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是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厌氧呼吸 |
B.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产生大量的[H]和ATP |
C.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2O,产生少量的[H]和ATP |
D.第三阶段是[H]和氧结合产生H2O,同时生成大量的AT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