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文章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一块雪,地面,用一枝短棒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选择适当的动词填在横线上依次是:____ 、 _____ 、。(3分,错一个扣一分,扣完为止。)
a扫开;b打扫;c暴露;d露出;e支;f架;
g拉;h系;j撒;k投;i牵;m捆 n看 o等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

寄给春天的邮票
数年前,我挥泪告别亲朋好友,告别印满我童年足迹,洒满少年欢笑的故乡。泪眼朦胧中,同学蓓的一句“相信你自己,我在等你的好消息”伴我踏上旅程。望着列车飞快地驶过茫茫戈壁,我的心不再悲戚。那里生长着故乡温馨的记忆。茂密的友情长成了柳林,婆娑在我心里。
我不再为人地生疏而烦恼,慢慢学会了享受孤独;学会了在孤独中品尝人生的滋味,在孤独中体验生命的顽强
我背靠往事,书是我厚厚的辈子,笔是燃不尽的煤炭。约来长须鹤发的泰戈尔一同坐在菩提树下畅谈人生与爱情;与叔本华就“生存空虚说”展开辩论;随三毛一起去撒哈拉流浪;陪席慕容站在那条山路的尽头向来处张望……当所有的故事和星星一起睡去的时候,我醒了。明白了蓓那句话的含义,自信悟到了生命深刻的内涵:塑造新的自我。生命需要不断地告别,不断地超越。
当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诗稿寄出的时候,不敢相信它竟能变成铅字。欣喜若狂后,想到应该感谢送我上路的编辑老师。他却说:“发现你们是我的责任,以后的路要靠你自己走。”多么平淡却耐人寻味的话语,它使我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善。我不能保证自己一定会到终点,但我会用心去走,哪怕只有只有清晰的几步。
时光在艰难的追求和超越的喜悦中顺理成章地流淌。那每一片朝霞都会带来无限的遐想,每一轮落日都会勾起满腹的惆怅。直到有一天,我收到一封署名“一群青年读者”的信,信中说:“我们时常注目你的作品,议论你的作品。我们觉得你的作品来自心灵……总之,我们喜欢你。”一向脆弱的我早已忍不住,眼眶中已噙满了热泪。我知道虽然我的文章还很稚嫩,并没有什么精品,然而我有真诚,有一颗年轻的心在和年轻的朋友一起跳动。我会用心灵的感受、生命的体验,讲述一段美丽的忧伤。用我二十几岁的青春雕塑一个稚嫩的森林,作为对你们的报答:
真的好感谢你们教我懂得了友爱和关怀。我看见窗外的天空很美丽,缀满了许多颗善良、赤诚的心。
快去,把诚挚的关怀寄给春天,你定会收到很多真诚。你会惊喜信笺上一枚枚用心精制而成的邮票。
我感动,我的心慢慢升了起来,轻轻飘了起来,一直飘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本文出自《读者》2006年精品版作者:戴薇薇。有改动。)
第一段中加点的“不再悲戚”说明作者曾经悲戚过,“悲戚”的是:
;“不再悲戚”是因为

读第二段划线句子,根据文章的相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是怎样“享受孤独”的?
(2)作者品尝出的“人生滋味”有哪些?
(3)“生命的顽强”指的是。(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本文的语言有什么显著特点?试举一例来说明。
作者用“寄给春天的邮票”为题目,是要表达怎样的意思?请用你自己的话简述。
本文写的是作者在文学创作中的一些感悟。请你结合作者的感悟和自己平时的作文体会,谈谈中学生要写好作文应该注意哪些?

信任是一种健康的冒险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值得信任的人和事,所以,只要有信任,就伴随着一定程度的风险。心理健康的人,会模糊处理问题,只要把握大就选择完全信任,并在此基础上做该做的事;而心理不那么健康的人,则会过分看重没有把握的那极小部分,使得行为变得迟疑不定、患得患失。
信任不是一种态度,而是一种能力。从根本上来说,一个人对外界的人和事物的信任,是其对自己的信任外向投射的结果。在贼的眼里,所有人都可能是贼。从这个意义上说,信任他人就是信任自己。
信任本身有点赌博的味道,当然是健康的、无大害的赌博。
曾经问一个父亲,如果你不再管你的已经上高三的儿子,那会怎么样?这位父亲立即回答说,那他岂不要翻天了!接着再问,你在他那个年龄有人管吗?回答是:没人管。很显然,这位父亲缺乏对儿子的基本信任。
心理学家认为,对一个人的信任意味着,坚信每一个人的自然倾向是愿意被主流社会所接纳,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不会“心甘情愿”地去做反社会、反道德的的事情。的确是有少数人那么做了,但这决不是我们要对每一个人都严加防范的理由。健康社会的标准也是信任,即信任每一个公民在一般情况下都会遵纪守法。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从来就是相互的。在我们不信任他人的时候,得到的“回报”也会是不信任。身处互不信任的关系中,没有人会觉得愉快。但若我们信任他人,“回报”也会是信任,身处这样的关系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得到人格上的滋养和提升。
(本文出自《青年文摘》2010年第六期作者:曾奇峰)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作者认为信任是一种健康冒险,其理由是什么?请你为他提供一个事实根据。
为了论证观点,本文使用了的论证方法。
针对第二段的划线句子,我们一般都认为信任是一种做人的态度,但是作者却说是一种能力。请你对此句表达你自己的看法。无论是否同意作者的说法,都要讲明理由。
第五段加虚线的句子能否去掉?为什么?

消失
①去年的一个春日下午,我约朋友们到家里喝茶。我们坐在阳台上,就着茶,透过落地玻璃窗,赏着不远处的一片农田,田里的油菜花肆意汪洋,在春日的阳光下无羁奔腾。大片的油菜花,仿佛带上了王冠,穿行在春天的检阅台,视察眼前的仪仗队,浓艳中有一股王者之气,凛然、亲和又不可侵犯。
②有个朋友说,用不了多久,这油菜花,这块地终将消失。
③一年后,还是在一个春天的下午,我约了朋友到家喝茶。还是在同样的阳台,透过窗子,我们再也看不到去年那样汪洋的油菜花了。去年的那片土地四周已经被围墙围起来了。麦田中央插着十几架打桩机。几辆挖掘机蛮牛一样,霸气十足,冒着黑烟挖掘着泥土。不远处已经有数十幢高楼拔地而起,主体已经结束。被围墙围起来的农田里还没有打桩的地方,有油菜花孤零零地开着,分布在打桩机的周围。
④朋友说,油菜地果然消失了。太阳还是那个太阳,土地却不再是往日的土地。不多的油菜花没有了往日的王者之气,很容易让敏感的我想到一个词:残喘。这个词,总是用来形容那些弱势群体,但我用这个词来形容一片土地,形容一片土地上无辜的花,实在有点残忍。我很清楚,用不了一个月时间,油菜花还没有完全结出饱满的菜籽就会夭折。取而代之的将是钢筋、水泥、电线杆、机器、噪音、商铺。想到这里,我有点伤感,有点沉重。
⑤春天去了还会再来,而被机器的铁蹄践踏过的土地还能萌生诗意和美感吗?时代仿佛就是一个飞速运转的轮子,我们追求快节奏,快感,快乐,这轮子呼啸而过,挟裹着我们骨子里所向往的自由、美好、宁静,我们已经慢不下来了!诗意被剥落,美感被戕害,宁静被驱逐,工业的快速兴旺如同得势的帝王,统领现代人的步履冲锋陷阵,一些东西正在消失。商业的遍地繁荣,如同流水线上那刻板的程序和标签,将一些朴素的事物和本真的品质打包、归类、作价。
⑥土地被侵犯,美被物化,自然的教母再也不可能捧出足金的花朵。生命里一些良好的秩序被机器遗弃,血液里良好的基因被工业的能量、商业的气息、物质的利手摒弃。一转身,那块土地不见了;一转眼,那束菜花不见了;一转弯,那份心境不见了。我不知道这是时代的悲哀还是内心的悲凉。
⑦作为这个时代机器上的一枚不起眼的螺丝,我尽可能地让自己的心,慢一点再慢一点,让自己的脚步慢一点再慢一点。我只想用自己蚂蚁一样柔弱的双唇,亲吻一朵花天真的容颜;我只想用蜗牛一样的步履背着自己精神的粮仓,悄悄将春天里正在消失的美折叠成诗行,决然藏进背上的躯壳,深入泥土腹部,用一生的时间来温习春天,温习生命里最柔软的时光。
第①段写出了油菜花的哪些特点?
第④段中“很容易让敏感的我想到一个词:残喘”,为什么作者会想到“残喘”呢?
阅读完全文,说说“消失”的只是油菜花吗?
如果把第⑦段划线句改换成下面一句话,好不好?为什么?(4分)
我尽可能地让自己的心慢一点,让自己的脚步慢一点。
相关链接:2011年地球日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在“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面对工业文明鼎盛、地球资源过度消耗的现实,人类要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正视地球家园不能承受之重,守护人类自己的地球家园。
阅读上述材料,请联系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到海底安居
①地球表面的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占地球总表面积的71%。海洋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随着陆地资源的枯竭及陆地表面的拥挤,人类向海洋空间和海底发展是必然趋势。一般而言,海洋开发大体上分为三个部分:资源、能源开发(包括海底石油、天然气、海底矿物、海浪发电、水产养殖等)、海洋空间利用(包括建海上机场、海上城市、海洋公园等)、海底利用(包括建海底电缆、海底基地等)。
②科学家们预测,未来的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随着对海底的开发和利用,人们将自由地出入海洋,甚至到海洋旅游、疗养和海底考古。到那里,海底、海面和陆地将有机地连通在一起,人们可以方便地自由往来。
③然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人类能不能在海底居住,并且像在陆地上那样建起一座座海底城市。其实,在这方面,人类已经有过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④20世纪60年代,有一位名叫库司桃的法国人,组织了一项名为“大陆架”的海底生活实验活动。他们把一个直径 5米的圆球形水下“房屋”,送到距离海平面100米深的海底,6名实验人员在水下房屋内进行了21天的观察工作。这项实验当时惊动了世界,它创造了两项世界纪录:一是人类首次在海底生活了21天,二是征服了100米深的海底。
⑤继法国人之后,美国夏威夷海洋学院进行了水下实验室的实验。他们设计和制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下房屋——两个长21米、直径2.7米的浮筒,重达700多吨。其中一个为实验舱,另一个是生活舱。这项实验由5名潜水员参加,在距离海平面159米的深处进行。5名潜水员在海底生活了5天,然后跟水下实验室一起返回海面。这项实验的成功,表明人类能够在100米以下的海底生活,也说明人类有能力占领整个海底的大陆架、大陆坡,并向深层海底进军。
⑥供人居住的水下房屋,除了要坚固耐用以外,还要为人们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比如,人生活在水里,呼吸供给是个大问题。在水下房屋里,一般的压缩空气是不能供人呼吸的,必须采用经过配制的氮氧混合气体。
⑦此外还有食品供应问题。一个潜水员每天需要3500卡的热量,因此,食品应该是高蛋白的。但是,没有经过加工的肉、蛋类食品,是不能带到水下房屋里储存的,否则会污染空气。
⑧另外,在水下房屋里绝对不能使用明火加工食品。短时间内,潜水员可以吃一些罐头食品,时间长了,就得另想办法。淡水的供应也很重要。在海底房屋里生活,饮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是分开的,饮用水质量要高,其他生活用水量要大。
⑨海底房屋的取暖、照明包括仪器设备和正常运转,都离不开电。如何保证供电?目前,主要通过从岸上拉电缆供电、水面发电船供电等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为了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海底房屋应备有蓄电池。专家们认为,未来的海底城市,采取海浪发电是最理想的。
⑩在海底居住,有时要远离海底房屋去进行水下作业,因此,只凭体力游来游去是不现实的,如果在水下搬运工具和器材,就更需要运输工具。最理想的运输工具是“水下摩托”,这种运输工具的外形很像鱼雷,有一个流线型的前罩和外壳,推进器是尾部的螺旋桨,前段还装有水声定位仪、探照灯以及摄影器材等。
⑾为了防止在水下迷路,还要随身携带信号接收机。可是电磁波不能在水里传播,尤其无线电短波在水里会被吸收掉。为此,人们发明了一种“语言修正器”,它利用水能很好地传播声波的特点,采用水下超声波来传递信号,这样就能够在水下自由通话联络了。
本文的说明中心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写出来。
文章开头列举的3个数据中,如果需要去掉1个,你觉得去掉哪一个比较合适?为什么?
第④⑤段使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请指出第⑤段中划线的“当时”一词的言外之意。
科学技术是人类战胜一切困难、实现美好愿望的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根据本文内容,请说说科学技术在人类开发利用海洋中的重要作用。(写出3条即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