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6月23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回答下列小题。
之所以对文化遗产进行申遗、传承和保护,是因为(   )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中国大运河全长2700公里,地跨8个省、直辖市,把燕赵文化、齐鲁文化、中原文化、皖江文化、吴越文化等串联在了一起。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中华文化具有(   )

A.独特性 B.区域性 C.民族性 D.包容性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要求且表述正确的是()

A.运用经济手段——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调低为7.5%
B.运用行政手段——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C.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规范并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
D.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货币最早是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流通中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并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
①纸币容易产生,且同样具有充当贮藏手段的职能
②使用纸币能够有效降低货币制作成本
③纸币的使用范围更广
④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农副产品“卖难”的问题是困扰农民的突出问题,因此需要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没有卖出去的农副产品从商品的角度看 ()

A.有价值,但没有使用价值 B.有价值,但价值还未实现
C.有的有价值,有的没有价值 D.有价值,但没有交换价值

阅读图表,回答问题:

注:中国的储蓄率高达47%,居世界首位。在目前金融危机的条件下,经济发展持续低迷,加快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增长,促进消费的可持续性尤为关键。
(1)分析图表中反映的现象,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角度,分析其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2)你认为国家应如何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2012年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这表明
①国有经济的控制力逐步减弱
②国家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③个体、私营和外资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