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看 叶
罗与之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对这首宋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是说色彩缤纷的鲜花已经凋谢,芳草也不再幽香,这一切都在告诉人们:春天已经远去。 |
B.第二句,诗人因为春天的消逝而愤懑不平,但此时并非无风景可赏,夏天的池塘正吸引着他的目光。 |
C.第三句,诗人告诉我们:看花不如看叶。尽管艳丽花朵吸引人们,但是绿叶更值得我们去尽情欣赏。 |
D.第四句,是说池塘花木枝叶茂盛,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别有一番情趣,它的美感令人回味无穷。 |
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人用“红紫”来比喻花朵,生动形象,而且给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读到“红紫”就能联想到花的缤纷色彩。 |
B.“携杖”两个字,刻画了一个拄着手杖蹒跚走向池塘的老人形象,表现出了诗人去欣赏池塘美景的辛苦疲惫。 |
C.第三句既承接上文对鲜花凋零、携杖池塘的描写,又开启下文对绿影扶疏的感叹。而且“看叶”二字照应标题。 |
D.此诗寓意深刻。我们可以理解为:鲜花红紫短暂易逝,没有那么鲜丽的绿叶却有更长久的生命力,而人生也是得意时短平淡时长。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2题。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 |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 |
2. |
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1~2题。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yīn(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1. |
"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答: |
2. |
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 答: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1~3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 |
在诗句中,与试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 |
2. |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 |
3. |
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
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 |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答: |
2. |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 |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1~2题。
菩萨蛮 ·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1. |
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 |
2. |
词的上阕说"依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