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7日,随着取自汉江之上的丹江口水库的水抵达北京,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完工。每年将有145亿立方米的水基本自流到华北平原和黄淮地区,最终到达天津、北京。据此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的走向变化较大, 其主要影响因素可能为
| A.城市 | B.交通 | C.地形 | D.水源 |
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利于解除黄河下游的洪涝威胁 |
| B.工程将使受水区域的环境污染加重 |
| C.能够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
| 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有关华北地区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对话中,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 A.甲同学:对渤海海水进行淡化,满足供水需求 |
| B.乙同学:利用先进钻探技术,开采深层地下水 |
| C.丙同学:逐年增加“南水北调”的水量,以满足需要 |
| D.丁同学:开源与节流并重,更加注重节约、循环利用 |
下图为某种自然资源(阴影部分)的全球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该自然资源是指
| A.湿地 | B.油田 | C.冰川 | D.煤田 |
该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
| A.盆地和湖泊周围 | B.沿海与大陆架上 |
| C.大陆边缘和岛屿 | D.高纬区和高山区 |
近几十年,该自然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
| A.全球变暖气温升高 | B.大气的臭氧层变薄 |
| C.人类的需求量加大 | D.地壳不稳定多地震 |
渔场多分布在寒暖流交汇处的主要原因是
| A.寒暖流交汇处水温比较适宜鱼类的生长 |
| B.寒暖流交汇处鱼的种类比较丰富多样 |
| C.寒暖流交汇使海水的盐度比较适中,有利于鱼类产卵 |
| D.寒暖流交汇给鱼类带来丰富多样的饵料 |
读下列四幅图,回答1~2题。
四幅图中数码所代表的渔场名称与图序一致的是
| A.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北海渔场 |
| B.秘鲁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 |
| C.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北海渔场 |
| D.北海渔场、秘鲁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 |
四幅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洋流名称与图序一致的是
| A.北太平洋暖流、墨西哥湾暖流、本格拉寒流、阿拉斯加暖流 |
| B.日本暖流、墨西哥湾暖流、秘鲁寒流、北大西洋暖流 |
| C.日本暖流、北大西洋暖流、西澳大利亚寒流、墨西哥湾暖流 |
| D.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墨西哥湾暖流 |
下图是台风从东南向西北经过珠三角某地时的风速变化示意图答1—3题。
台风什么时候最接近该地
| A.14时 | B.16时 | C.19时 | D.22时 |
在19时风速突然降低是因为
| A.台风减弱 | B.台风中心经过 | C.台风消失 | D.台风停滞不前 |
当台风逐步接近该地时,风向可能是
| A.西北 | B.东北 | C.西南 | D.东南 |
下图是中纬度某地剖面示意图,此时正经受某天气系统的影响。分析回答1-4题。
最能反映P地气温垂直分布状况的是

观测发现,该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夜晚气温较高,主要原因是
| A.有降水,大气中水的相态变化会放出热量 |
| B.云量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多 |
| C.云量增多,大气的逆辐射强 |
| D.云量增多,地面长波辐射增强 |
图中天气系统一般出现在下列哪一气压状况图中(单位:hp):

若此天气系统快速由甲地向P地移动可能带来的天气现象有
①暴雨;②沙尘暴;③寒潮;④梅雨;⑤对流雨;⑥大雪。
| A.①②④⑤ | B.①②③⑥ | C.②④⑤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