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GIS)可应用于城市规划研究。读图,回答下列小题。该城市中心区位于图示区域的
A.东北部 |
B.西南部 |
C.西北部 |
D.东南部 |
若在该区域新建物流中心,最宜选择在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害,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据此完成21~23题。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
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 |
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 |
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 |
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 |
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
A.研发中心 | B.一般零部件厂 | C.核心零部件厂 | D.整车厂 |
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 B.劳动力 | C.技术 | D.资源 |
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完成13~17题。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
A.管道运输 |
B.高压输电 |
C.水陆联运 |
D.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 |
有专家指出,④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有关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沿途有些地区潜水面较低,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
②沿途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
③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④沿途地区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⑤沿途地区有大量海水的侵入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③④⑤ | D.②③⑤ |
②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地形类型 | B.人口分布 | C.城市分布 | D.交通线路 |
②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
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
B.改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气代煤 |
C.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 |
D.解决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问题 |
②线工程途经我国最大能源输出省(市),该省(市)是( )
A.上海市 | B.山西省 | C.陕西省 | D.青海省 |
RS技术、GIS技术和GPS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是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研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手段。据此完成9~12题。地图、遥感图像、野外考察等获得的数据为GIS技术提供 ( )
A.数据模型 | B.信息源 | C.数据库 | D.表达 |
GPS卫星星座的工作卫星和在轨备用卫星分别有 ( )
A.21颗和3颗 | B.22颗和2颗 | C.21颗和4颗 | D.24颗和4颗· |
要想随时知道自己所处位置的地理坐标,需要个人拥有 ( )
A.全球定位技术 | B.GPS信号接收机 | C.地理信息技术 | D.遥感技术 |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
A.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
B.能对遥感信息进行处理和判断分析 |
C.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全面的资料 |
D.能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 |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示意图,回答6~8题。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
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甲、乙两区域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区域,制约两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 B.②③⑤ | C.①③④ | D.②④⑤ |
读图,完成3~5题。图示地区工商业发达的原因是 ( )
A.纬度较低,热量丰富 |
B.紧靠海洋,用水方便 |
C.农业发达,粮食充足 |
D.海陆交通十分方便 |
B地区地理环境的特点是 ( )
A.1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下 |
B.年降水量在1 000mm以下 |
C.水田集中连片 |
D.温暖时期较长 |
图示地区所临海洋是 ( )
A.黄海与渤海 | B.东海 | C.黄海与东海 | D.南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