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新闻报道,完成题目。
西安学童身穿汉服举行“开笔礼”
昨日, 30多名学童聚集西安市汉城湖畔,在高大雄伟的汉武大帝铜像下,身穿汉服,隆重举行“开笔礼”,在一张张白宣纸上,提起毛笔学写“人”字。
据悉,“开笔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古时,“开笔礼”是极为隆重的典礼,对每个学童来讲有着重大的意义,是人生四大礼之一。在昨日的“开笔礼”上,学童们依次完成奉茶礼、正衣冠、学礼仪、朱砂开智、击鼓鸣智、诵读经典、启蒙描红、礼谢亲师、启蒙训导、赠书送礼等礼仪后,在老师的引领下,齐声学读“弟子规”,为开笔礼画上圆满的句号。
一位在场的孙姓家长感慨地说,开笔礼是孩子自小了解和继承祖国传统文化的好形式,好机会。老师手把手教孩子写下一个端端正正的“人”字,一方面寓意从今以后要开始写字读书,另一方面通过简单的一撇一捺告诉他们做人的根本,一生要做一个正直的人,有修养的人,高尚的人,将华夏文明代代相传的人。
近日,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小升初新政出台,特长生招生项目将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向倾斜。很多家长也为此高兴,一位姓冯的妈妈就表示,她儿子从5岁开始就在一个培训机构里学习书法,至今学了近4年。冯女士觉得自己的孩子在书法方面有一定天赋,这项政策在她看来意味着孩子在几年后升学时会为自己赢得更多机会。
(选自《网易亲子》2015年3月3日报道,有删节)
请从上述消息中,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200字的新闻评论。
以“后世仁人志士”开头,将下列几句话重组为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
①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②《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不朽诗篇。
③“求索”精神源于《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
④“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精神。
“水剪双眸雾剪衣,当筵一曲媚春辉”,眼睛是妩媚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眼睛是靓丽的;“眼明正似琉璃瓶,心荡秋水横波清”,眼睛是明亮的;“两弯似蹙非蹙薻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眼睛是多情的……在生活中,也许眼睛曾经引起过你感情的波澜,请你用动情的笔墨把它抒写出来。
要求:(1)以“眼睛”为描写中心,能表达某种情感态度。(2)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准确、鲜明、生动。(4)不少于200字。
运用下面所给的词语,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段兼有描写和抒情的文字,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
江南小巷悠闲宁静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斑驴不但能守护家园,而且___①_____。英格兰一度兴起用斑驴拉车的风气,在伦敦周围,郡长的马车后便拴着两头斑驴。体重达400公斤、无比健壮的斑驴很少能成为其天敌口中的饕餮大餐,___②_____,因此一直是非洲人主要的猎食对象,但原始的狩猎方法并没有给斑驴群体以致命打击。直至19世纪,欧洲移民大量涌入非洲,看到如此美丽的动物都非常感兴趣,一时间斑驴标本价格昂贵,这更促使了这些贪婪的欧洲人对斑驴大开杀戒。他们用套索、火器等装备进行疯狂的猎捕,还大肆劫掠、贮藏、盗运斑驴的皮张。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____③____。到了19世纪中期,非洲南部已经很少再能见到斑驴了。
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第17题
9月16日下午,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主吴良镛一手拄着拐杖,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一步步缓缓走上人民大会堂报告台,坚持站着35分钟作完了以《志存高远,____shēn tǐ lì xíng》为题的报告,但放眼台下,大批后排学生一片片“倒”下,趴在桌上睡去。
……
①对邀请院士作报告这样的事,主办方切勿仅仅一片好心,不能单纯追求现场观众座无虚席。②一场报告会的效果应该体现在报告人和观众双方的心灵交流上,体现在双方的互动和共鸣上。③如此,哪怕会场只有廖廖数人,只要能让他们获益,这样的报告会也是善莫大焉。根据拼音写出空缺的汉字。(写错一字不得分)
找出第二段中的一个错字并改正
找出第二段中的一个病句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