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6日,某省今年首场大学生暑期工招聘会举行,现场提供上千个岗位,3000 多名学生进场,仅有80多人与单位达成意向。主要原因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的,多是一线工人或业务员等“蓝领岗位”,不合大学生的“胃口”。这一事实启示我们,作为劳动者应( )
A.树立自主择业观 |
B.树立竞争就业观 |
C.面对现实,先找份工作,不喜欢再跳槽 |
D.转变就业观念,把个人兴趣、特长与社会需要统一起来 |
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地球上每年仅7级以上的大地震就有10几次。回答15—16题。打开一幅地震分布图,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各地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如果把这些地震带再与地质构造图做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与地壳的断层带关系特别密切。这说明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②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本质
③规律是主观的,确定不移的④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的发现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由于受地球的不可入性和地震孕律的复杂性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以及人类对地震成因和地震发生的规律还知之甚少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预测地震成为世界性的科学难题。这启示我们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 | B.②④ | C.①③④ | D.③④ |
某少数民族地区地处边陲,风景秀丽,但基础产业较薄弱,科教事业较落后。根据这种状况,该地区制定建立绿色经济产业带、民族文化特色区等项目,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该地区的做法,符合的哲理是
A.实践具有社会性 | 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
C.物质决定意识 | D.认识具有反复性 |
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面图像覆盖区域属于月球高地,长约460公里,宽约280公里,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从唯物论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
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 | 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
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 | 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 |
面对有限资源和无限开发的矛盾,奥运正在寻找确定新的价值取向,《奥林匹克宪章》指出,现代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生活哲学。这说明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 B.哲学是对人生的一种本质和规律的思考 |
C.哲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 | D.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民族精神的凝聚 |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铺设一张社会安全网,是各国通常的做法。德国《明镜》周刊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谁工作谁就是傻瓜”,意指德国的失业补助等福利津贴与工资差别不大。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我国的社会保障要把基点放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 |
B.社会保障需要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与实现 |
C.从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的国情出发,要提高我国的保障水平 |
D.社会保障水平既要保障基本生活,又要有利于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