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图甲所示装置研究不同光照强度下水稻的光合作用。装置顶端封闭,底部有小孔与外界相通,若瓶内气体体积改变水分可从小孔进出瓶内,使刻度浮标上下移动。利用该装置可以测定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导致的瓶内气体容积的变化。实验前通过调节砝码重量,使装置悬浮于水中,达到平衡。用100W的灯泡作为光源。先将灯泡置于距装置20cm处,15min后观察并记录刻度标移动方向和刻度;然后不断加大灯泡与装置间距离,每过15min再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绘制成乙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调控。
(2)B点与A点比较,光合强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点,刻度标移动的方向__________。
(3)C点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C点相比较,D点刻度标向__________移动。
(4)若此曲线与横轴相交于E点,则E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用此装置测定水稻幼苗的呼吸强度,需要对此装置进行_______________处理,如果此时水浴温度下降,刻度标移动会受影响,从内在因素分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1)下图是表示某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DNA相对量变化的曲线图。(注: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
①图中代表DNA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②图中0-8时期表示细胞的分裂过程。
③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和。
④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在l-4时期为条。
⑤着丝点分裂分别在横坐标数字的处进行。
(2)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①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_____期。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②图2中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
③就图2乙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____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该细胞处于____分裂的____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
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将对称叶片左侧遮光右侧曝光(如图甲),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12小时后,从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a和b(单位:g)。则b-a所代表的是。
(2)图乙是研究人员测定的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番茄叶片的气孔导度(气孔开放程度) 和胞间CO2浓度的结果。随着土壤含水量降低,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2并未因光合作用消耗而降低,反而逐渐升高,对此有两种不同观点:观点一认为光合产物的输出变慢,导致细胞内光合产物积累,阻碍了CO2吸收利用;观点二认为水分亏缺导致叶绿体片层结构破坏,从而直接影响光反应,而且不能恢复。为验证上述观点,将培养在条件下的番茄幼苗分为两组,实验组番茄幼苗进行处理,对照组保持原有状态。若实验组番茄幼苗光合速率,则观点二成立。
(8分)20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两位科学家用14C标记的14C02供玉米光合作用,发现了另一条有机物合成途径(如图1)。研究发现,玉米的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中都有叶绿体,但只有后者的叶绿体中有淀粉生成。图2表示玉米、水稻在适宜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光合速率与外界C02浓度的关系曲线。请根据图文信息分析回答:
(1)科学家研究该途径运用的科学方法是;叶肉细胞和相邻维管束鞘细胞之间通过(填结构)进行物质交换。
(2)图1中,CO2固定的最初产物为;据图可知,能固定CO2的物质是,玉米进行光反应、暗反应的部位分别在、。
(3)热带植物光合作用大多具图1途径,它们的叶肉细胞中催化过程①的酶活性很高,从而保证维管束鞘细胞中的较高浓度的C02,以适应高温、高光强的热带环境。据此分析图2中最有可能代表玉米的对应曲线是 ,判断依据是 。
(8分)下图是关于植物新陈代谢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给土壤中浇以含18O的H2O,若干时间后,该植物光合作用产物C6H12O6含有18O,18O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加箭头形式加以描述)。
(2)若遇低温天气,将严重影响⑥过程的进行而对①过程的影响很小,这充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雨之后,农田积水过多、过久会严重影响⑥过程的完成,主要原因是图中____________(填标号)生理过程受阻。过程⑩受阻会影响过程⑤的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③代表____________,它将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_ (场所)再次参加反应。
(4)在温室中增施农家肥可以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其原因是,一方面农家肥含有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组分时,首先将线粒体放在低渗溶液中获得涨破的外膜,经离心后将外膜与线粒体内膜包裹的基质分开。再用超声波破坏线粒体内膜,破裂的内膜自动闭合成小泡,然后用尿素处理这些小泡,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请分析回答:
(1)研究人员发现,在适宜成分溶液中,线粒体含F0—F1内膜小泡能完成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即实现________的氧化,生成________,并能合成大量ATP。
(2)线粒体内膜上的F0—F1颗粒物是ATP合成酶(见图2),其结构由突出于膜外的亲水头部和嵌入膜内的________尾部组成,其功能是在跨膜H+浓度梯度推动下合成ATP。为了研究ATP合成酶的结构与合成ATP的关系,用尿素破坏内膜小泡将F1颗粒与小泡分开,检测处理前后ATP的合成。若处理之前,在条件下,含颗粒内膜小泡能合成ATP;处理后含颗粒内膜小泡不能合成ATP,说明F1颗粒的功能可能是催化ATP的合成。
(3)若要将细胞中各种细胞器分离开,可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