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战期间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变化表

 
1914年8月1 日
1914年9月15日
1917年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生铁
22
22
16
25
50
15

19
21
16
25
58
16

394
331
346
355
851
340

 
造成上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B. 同盟国遭受到战争的重创
C.协约国实力增强    
D.美国的参战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度 B.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C.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民主政体定义为:“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在柏拉图看来,雅典的民主政体()

A.为民众获得自由提供了重要保障 B.有利于民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
C.是社会不公平、政治动荡的根源 D.体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的特点

民国学者萧一山称,晚晴革新运动大约可以分作三个时期,即“海防时期”、“洋务时期”和“维新时期”。以下对这三个时期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防时期”是接受新知识的发轫,代表人物有魏源等
B.“洋务时期”是革新事业的启幕,但重在练兵制器之说
C.“维新时期”注重政治和法律的学习,主张君主立宪制
D.三者都作了普遍的宣传,并启悟国人认识到改革之必要

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

A.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 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
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 D.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

下表是明清主要商帮情况一览表,据此分析导致明清商帮衰落的主要因素包括()

商帮
主营商品
形成时期
鼎盛时期
衰落时期
徽商
茶、盐、典当、瓷器、丝绸
明成华、弘治年间
17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
19世纪40年代
晋商
茶、盐、票号、粮食、丝绸
明中期
鸦片战争前夕
1862年后
江右商帮
瓷器、粮食、茶
明成华、弘治年间
18世纪初至19世纪
鸦片战争后

①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②外国商人可以直接进入内地采购
③外商在华享有贸易特权④封建专制统治遏制了商业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