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
| 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 |
| 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 |
| 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 |
| 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
如图为南昌市城雕“鹅湖之会”,重现了朱熹与陆九渊辩论的场面。朱熹与陆九渊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两位重要的哲学思想家、文化教育家,前者集理学之大成,后者开心学之体系,由于二人成名于同一时期,且学术观点相异,故自鹅湖之会始,二人争论不休。那么他们最大的分歧是( )
| A.朱熹主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陆九渊强调“心”是宇宙的本原 |
| B.“天理”是不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
| C.是否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
| D.是否进行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
明代德清禅师曰:“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这表明德清禅师( )
| A.提倡儒、道、佛三教合一 |
| B.认为儒、道、佛三教相互矛盾 |
| C.主张以佛教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
| D.强调做学问要学习诸子百家典籍 |
阅读表格,在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
| 思想家 |
思想主张 |
| 孔子 |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
| 孟子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 |
| 荀子 |
“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 |
A.教育思想
B.农本思想
C.民本思想
D.重农抑商
如图,下面两幅图选自《蔡志忠漫画》,它们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
图一 图二
| A.法家、道家 | B.儒家、道家 |
| C.墨家、儒家 | D.墨家、法家 |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转型时期,敦沫若把这一阶段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 “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 )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