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中国和日本两国近代化过程比较表

类似事项
中国
日本
相差年数
事项

事项

开办外语学校
购买轮船
设立工场
开设电信设备
派遣留学生
发行报纸
建设铁路
改革文字运动
民众政治运动
发行杂志
创始师范教育
近代学校制度
设立国立大学
政治革新
立宪预告
发型开禁
实施新历
改革货币制
颁布宪法
同文馆
商船亚丁号
安庆军械所
上海和香港之间
美国留学
《昭文新报》
上海和吴淞之间
《一目了然初阶》
公车上书
《时务报》
南洋公学师范院
《钦定学堂章程》
京师大学堂
废除科举诏书
准备立宪上谕
自由理发
太阳历
实行法币
中华民国宪法
1862
1862
1864
1871
1872
1873
1876
1892
1895
1896
1897
1902
1902
1905
1906
1911
1912
1935
1947
洋学所
咸海丸
横须贺造船所
东京和横滨之间
荷兰留学
《中外新闻》
东京和横滨之间
《汉字御废止之仪》
建议设立民选议院
《西洋杂志》
师范学院
《学制》
东京帝国大学
五条誓文
设立国会诏书
自由散发
太阳历
新货币制度
大日本帝国宪法
1855
1857
1864
1869
1862
1868
1872
1866
1874
1867
1872
1872
1877
1868
1881
1871
1873
1871
1889
7年
5年
0年
2年
10年
5年
4年
26年
21年
29年
25年
30年
25年
37年
25年
40年
39年
64年
58年

 
阅读上表,提取有关中日两国近代化异同的信息各一项,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其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党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采取
了哪些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经济飞速发展的?从中可以得出怎样的启示?

图 1



图1漫画所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何种政体形式?该形式最早是通过哪一个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图2体现了哪些重要原则?

材料一、“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经济影响在经济方面的最重要的结果,应当认为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的瓦解。这个情况决定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总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其表现是“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英、法)夺取世界资源的范围,将不会扩大而会缩小;世界销售市场的条件对于这些国家将会恶化,而这些国家的企业开工不足的现象将会增大; 两个平行的也是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将会形成”
————————斯大林1952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材料三、“资本主义现在远不是从前那种资本主义了”,“社会主义的一些特征诸如公有制、计划化、社会保障,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已经成为了先进的西方社会生活习以为常的部分。现代的民主和法律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社会主义思想和行动的成果,‘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概念本身在它们通常的、惯用的意义上已经难以描绘和说明现实”。
—————————戈尔巴乔夫《未来世界与社会主义》
材料四、“当代资本主义有10个无法愈合的伤口,它病得非常厉害,一天不如一天了,而且这种衰败正在扩展,它在自行生长。经济战争、民族战争、少数民族间的战争、种族主义和排外现象的泛滥、种族冲突、文化和宗教冲突,正在撕裂号称民主的欧洲和今天的世界。”
——————————法国德立达1993年《马克思的幽灵》
材料五、“社会主义国家要把生产力搞上去,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我们中国要用本世纪末期的20年,再加上下个世纪的前50年,共70年的时间,努力向世界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我们要用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实践,用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认识到社会主义确实比资本主义好……”
———————1988年10月18日,邓小平会见外宾的讲话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举例说明该观点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戈尔巴乔夫观点错误的根本是什么?其观点的依据是什么?最终产生了什么后果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材料四的根本原因并论证材料五的观点。
(5)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就以上材料进行了综合探究活动,请你帮助他们拟定一个题目。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1,3,5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导致诗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