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说:“商之继统法,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盖周时以嫡庶长幼为贵贱之制,商无有也。故兄弟之中有未立而死者,其祀之也与己立者同。”这表明
A.周代全面继承了商代的承继制度 |
B.周代的承继制度比商代更合理 |
C.周代在继承制度上确立了嫡庶差别 |
D.商代完全采取兄终弟及的承继制度 |
民国初期的一则报纸广告中有“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等字样。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外资企业的出现 | B.洋务运动的兴起 |
C.工人运动的高涨 | D.“实业救国”思潮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买办和商人开始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机器,创办了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首先出现在 ( )
A.香港地区 | B.沿海地区 |
C.北京地区 | D.内陆地区 |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
D.l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
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A.汉代江南地区 | B.明代苏杭地区 |
C.宋代太湖地区 | D.唐代关中地区 |
明代《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写道,一商人在县城如厕时,“偶然官府在街上过”,吓得他“心慌起身”逃走,竟把装银子的袋子遗忘在厕所。为何官员隔墙路过就将一个本分的商人吓得魂飞魄散?《拍案惊奇》总结了这一社会通则:“那富的人,怕的是见官。”材料反映了
A.农本思想根深蒂固 | B.明代商业发展迅速 |
C.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 D.专制统治严重压制了商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