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中国人数甲于五洲;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论者在此强调的是( )
| A.西方的富强主要在于发展工业 |
| B.发展工业是富民强国御侮之道 |
| C.工商业并举才是国家强大之计 |
| D.中国的唯一选择就是发展工业 |
人们通常用“封建余孽”这个词特指近现代社会中残存的拥护封建制度的分子。这种用法最早可能出现于 ( )
| A.辛亥革命后 | B.戊戌变法后 | C.新文化运动后 | D.新中国成立后 |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所说:“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此评价最适用于 ( )
| A.义和团运动 | B.维新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 ( )
| A.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税率 | B.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 |
| C.英国有权决定中国关税税率 | D.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 |
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 )
| A.垄断贸易的要求 | B.商品输出的要求 |
|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 D.资本输出的要求 |
该图人物被后人称为“升官最快做官最好保官最稳之楷模”,他的升迁之快得力于()
| A.操练湘军 | B.镇压太平天国 | C.创办洋务 | D.修身齐家治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