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在品官“占田荫客令”中,品官按其尊卑(即品第,由第一至第九品)可占田(下图),荫亲属及非亲属(即佃客和衣食客)。官吏无论佔田多少,所有官吏和他們的亲属,可免除一切课、役。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西晋时期( )
| A.士族享有等级特权 | B.土地兼并严重 |
| C.中央集权被侵蚀 | D.封建等级森严 |

上图是陕西省长安县普渡村出土的编钟,它是周朝贵族在举行祭祀、宴享等活动时使用的主要礼乐器。周朝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 A.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 |
| B.作为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 |
| C.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 |
| D.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 |
鼎是中国礼仪文化的重要内容。依据西周的礼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中出现九个鼎的现象,这说明()
| A.贵族生活更加腐化 |
| B.当时人们更迷信 |
| C.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
| D.当时青铜铸造业更发达 |
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 |
|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
| C.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 |
| 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下列描述与“九品中正制”相关的是()
|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 B.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
| C.龙生龙,凤生凤 |
|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 A.秦丞相府 | B.唐尚书省 |
| C.元中书省 | D.清军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