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79年,苏联日益担心阿富汗形势可能会给苏联本国南部穆斯林人口带来不安因素。实施南下战略,实现在印度洋寻求暖水港和出海口并切断欧洲和远东联系。勃列日涅夫不希望自身南部边境出现一个不受控制的阿富汗,决意除掉阿明。苏军入侵导致阿富汗有约100万人死于战火,600万人被迫逃离家园,沦为难民。苏联先后投入了70万人的兵力,耗资500亿美元。约6.5万人伤亡。……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54%的俄罗斯人认为,出兵阿富汗是“政治冒险”。 ……1980年,联大特别会议通过《要求外国军队无条件和全部撤出阿富汗》的决议。以后历届联大上,苏联都遭到各国的强烈谴责,要求苏军撤出阿富汗,实现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在阿富汗人民的顽强抵抗和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下,1989年2月,苏军按照协议规定全部撤出了阿富汗。
——《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
材料二 2001年9.11恐怖袭击后,美国认为阿富汗是基地组织恐怖分子的藏身之地,在不到一个月之后发起报复性战争。美军以强大兵力入侵阿富汗,攻击基地组织武装分子以及为这些武装分子提供庇护的塔利班政权。美军入侵虽使塔利班政权被迅速击溃。但在此后的多年里,基地组织恐怖分子的袭击活动有增无减。11年来,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投入了1.3万亿美元的开支,美国公众对美军在阿富汗的支持率降到了11年来最低点降。60%的美国公民认为,阿富汗战争的耗费不值得,每三个美国人中就有两个赞成更快从阿富汗撤军。阿富汗战争成了美国国真正的“长期难题”。
——摘自《人民网》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入侵阿富汗的主要原因及其对苏联自身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美苏发动的对阿战争其本质特点有何一致性?其共同影响有哪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历史地图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请你根据上图包含的历史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说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只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才能发展”这一论断。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荼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摘编自[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等
材料二
十六世纪中国茶传入西方……十七世纪约在21010担以上,十八世纪增至8889241担以上。十九世纪仅前四十年输出数量十分庞大,约1500万担,比十八世纪100年的总输出量净增600余万担……输入茶叶的国家,十七世纪主要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俄国等国。而荷兰是最大的茶叶进口国,它的茶叶输入总量约为2万担,是英国茶叶总输入的20倍,俄国仅为10担右,其它国家则更少……十八世纪输入茶叶的国家中英国取得支配地位,总量为400万担,约占中国茶叶总输出量的45%,欧洲输入量的50%。美洲、大洋洲、非洲市场均由荷、英国转口输入茶叶……十九世纪则是英国独霸茶叶外销市场……
——摘编自2007年《茶叶通报》
材料三
在中国茶叶的对外贸易中尽管在中国出口差价变化不大,由于市场“物以稀为贵”和欧洲各国征收茶叶高额税收,茶初入欧洲市场,被人视为稀罕的帕来品,完全“是一种奢侈品”,“茶价异常昂贵”,有所谓“掷三银块而饮茶一盅”之说。……十七、十八世纪一些国家将茶价下调,茶叶才逐渐走向普通百姓。
——摘编自2007年《茶业通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茶叶贸易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变化,并予
以评析。
18世纪中叶,曹雪芹的《红楼梦》问世,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灿烂的艺术丰碑。此后,对《红楼梦》的研究不断展开,逐渐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红楼梦》的批评与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754年至1901年。
第二阶段是1902年至1949年,这是现代红学的开端。1917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出版《石头记索隐》,继承了清中期以来对《红楼梦》研究的思路。1921年时任北大教授的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观点正好与蔡元培相反,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胡适使用“科学”、“实验”等方法考证《红楼梦》,吸引了一大批的追随者,真正形成了一个学术流派,开启了现代红学的研究。第三阶段自1949年至1978年。1954年,毛泽东写下了《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亲自领导和发动了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胡适思想的批判运动,开了建国后将不同学术观点之争同政治斗争联系起来的先河。此后,用阶级斗争分析法研究《红楼梦》成为红学的主流。第四阶段自1978年至现在,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红楼梦》研究与海外红学合流而相呼应,从而进入了一个更加彻底的多元化时代。
——据陈维昭《红学通史》等
(1)明清时期,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小说发展迅速。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
(2)蔡元培与胡适关于红学的争论体现了当时北大的什么办学方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胡适 “开启现代红学研究”的主要思想文化背景。
(3)根据材料指出红学研究第三到第四阶段的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4)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学术研究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到了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几则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路易十六统治时期(1774年即位)是旧君主制(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在革命来临之前,政府已开始进行改革,而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1856年)
材料二:六十多年以来,我们昔日创制的人民主权原则,在美国正完全取得统治地位。美国的各项制度所依据的原则,即遵守纪律的原则,保持政权均势的原则,实行真正自由的原则,真诚而至上地尊重权利的原则,则对所有的共和国都是不可或缺的。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第十二版序(1848年)
材料三:当今世界上有两大民族,从不同的起点出发,但好象在走向同一目标。这就是俄国人和英裔美国人。他们的起点不同,道路各异。然而,其中的每一民族都好象受到天意的密令指派,终有一天要各主宰世界一半的命运。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1835年)
(1)材料一中的“大革命”爆发于哪一年?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辛亥革命前的中国也符合材料一托克维尔的观点。简要说明“坏政府”改革与辛亥革命的历史联系。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美国民主的制度性保障是什么?列举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威胁到美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重大事件。
(3)材料三托克维尔的预言在20世纪中期成为现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俄(苏)“各主宰世界一半的命运”的含义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俄“各主宰世界一半的命运”是无法想象的,为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通过对人类古往今来诸多文明的研究比较,提出了“挑战——应战”模式来解释文明的起源。他把自然界对人的刺激和人对人的刺激统称为挑战,把人对自然挑战的反应和人对人挑战的反应统称为应战。
——据汤因比《历史研究》
材料二: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历史。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西方文明,西方的冲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注入了引起现代化并导致永久性变化的力量;面对这一冲击,中国作出的回应是逐渐引进“永久性变化”的要素的同时,背弃传统的“周期性变化”模式,走上现代化道路。
——李帆《韦伯学说与美国的中国研究》
(1)阅读材料一,用“挑战——应战”模式说明罗马法的发展演变。
(2)阅读材料二,用史实说明,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和政治发生的变化。面对西方的冲击,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导致“永久性变化”的要素?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呈现哪些趋势与特点?中国是如何应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