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国家财政拨款科学研究经费支出总额表:》(单位:亿元),其中基建支出的变化主要反映出( )
| |
1988年 |
1985年 |
1980年 |
1960年 |
| 科研经费 |
93 |
83 |
53.3 |
22.7 |
| 基建经费 |
25 |
18 |
11.3 |
11.1 |
| 总额 |
118 |
102 |
64.6 |
33.8 |
A.经济建设规模的萎缩 B.科研浪费现象日益严重
C.科研条件的逐步改善 D.财政拨款的使用率不高
读“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 A.皇权从秦到清一直强化 |
| B.隋唐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皇权 |
| C.明朝废丞相,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 |
| D.清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
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这说明军机处
①防止了大臣专权②强化了君主专制③强化了内阁的权力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①区域的机构是
| A.宣政院 | B.中书省 |
| C.行中书省 | D.枢密院 |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
| A.“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
|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 C.“立嫡以长不以贤” |
|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有学者认为,到战国时期,一些不同于西周礼制的新制度不但产生,而且已经相当成熟。”这个“新制度”指的是
| A.分封制 | B.郡县制 |
| C.皇帝制 | D.世袭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