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 A |
除去混入CO2 中的O2 |
通过炽热的木炭层 |
| B |
确认粉末中含有MnO2 和CuO |
加入过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
| C |
从CaCO3 和CaO的混合粉末中得到CaCO3 |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 |
| D |
从AgNO3 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得到Ag |
加入适量的铜粉,过滤 |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烧杯加热时应放在石棉网上 | B.胶头滴管不可横放于实验桌上 |
| C.取用块状固体常用药匙 | D.试管夹夹持在距试管底部约l/3处 |
下列是一位同学从书中摘录的笔记,你认为摘录有误的是
| A.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古代化学的基础 |
| B.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
| C.200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组成 |
| D.我国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 |
有一首赞美某物质的诗,其中的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景;她驱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这首诗赞美的是
| A.氮气 | B.氧气 | C.二氧化碳 | D.稀有气体 |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下列能证明分子可分的事实是
| A.氮气和氧气常温混合 | B.氯酸钾加热后熔化 |
| C.白糖分散于水中形成糖水 |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