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从B装置中任意选择一种仪器,写出它的名称: ,简要说出它的一种用途: 。
(2)在B装置中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验满的方法是 。
(3)若按B→C→D→E顺序连接装置,制取O2并进行碳及其氧化物的部分性质实验。正确的接口顺序为a→b→c→ ,则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D装置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
(4)实验结束,应先撤离g处导管,再熄灭酒精灯。如果先熄灭B、C两处酒精灯,则D中观察到的现象有: (写一点)。
下图形象地表示了在高
温、催化剂条件下,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中
表示硫原子,表示
氧原子。
(1) 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为。
(2) 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填化学式)。
(3)以图为例分析,你能总结出一条结论是。
某学生在一定温度下,向质量均为100g的四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搅拌至充分溶解(如有不溶的硝酸钾,则过滤除去),得到溶液。该学生在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
| 实验序号 |
实验1 |
实验2 |
实验3 |
实验4 |
| 水的质量(g) |
100 |
100 |
100 |
100 |
|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g) |
80 |
100 |
120 |
140 |
| 溶液的质量(g) |
180 |
200 |
210 |
210 |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实验得到的溶液属于饱和溶液。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下图为有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有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A B C D E
回答下列问题:
(1)镁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填序号)
(2)镁元素与氯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 _____。
(3)C、E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化学用语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在下列空格中填写相应的化学符号:
⑴2个硫原子________;⑵亚铁离子_______;
⑶氧化铁______;⑷正3价的铝元素________。
为了调节学校花圃中土壤的酸碱度,需要施加熟石灰。课外活动小组对学校库存的熟石灰准备进行实验,确定其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的程度。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该样品存在三种可能情况:没有变质;部分变质;完全变质。
| 实验步骤及操作 |
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取试样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并振荡 ①吸取上层清液于 试纸上 ②倒去上层清液,再向试管中注入稀盐酸 |
① ② |
部分变质 |
|
① ② |
||
|
① ②没有气体产生 |
小卫同学根据上述实验方案进行试验,确定该熟石灰样品已部分变质。试写出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