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一定质量的含钙元素质量分数为32%的石灰石样品(假设杂质不含钙元素,不溶于水,也不与其他物质反应)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2.8g,再向该固体中加入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共用去稀盐酸2OOg,则煅烧石灰石样品的过程中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A.2.2g | B.4.4g | C.8.8g | D.13.2g |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 B.酒精燃烧 | C.棉线织布 | D.干冰升华 |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氮气 | B.氧气 | C.二氧化碳 | D.稀有气体 |
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呈无色的是
A.Na2CO3、NaNO3、Ca(OH)2 | B.FeSO4、Na2SO4、Mg(NO3)2 |
C.NaC1、 Ba(NO3)2、CaCl2 | D.Na2SO4、AgNO3、BaCl2 |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CaCO3固体(CaO固体)——高温煅烧 |
B.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C.CO2(CO)——通过灼热的炭层 |
D.KCl溶液(CaCl2溶液)——滴加碳酸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
下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中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B.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
C.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t2℃时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t2℃时,等质量的A、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的晶体A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