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A.10L水与10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0L
B.10g硫粉在10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0g二氧化硫
C.10g锌片与10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0g
D.25℃,1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钠固体能得到20g氯化钠溶液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NaCl BaCl2 Na2CO3 B.KNO3 HCl CaCl2
C.H2SO4 FeCl3 NaNO3 D.NaOH HNO3 NH4NO3

黄曲霉素(化学式为C17H12O6)广泛存在于变质的花生、玉米和谷物等农产品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每个分子中含有6个H2O B.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12
C.黄曲霉素有很强的毒性 D.每1个分子由35个原子构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2MnO4、KMnO4、MnO2三者中Mn元素的化合价逐渐升高
B.硫酸、NaCl、NaOH三者溶液的pH逐渐变大
C.NH4NO3、NaCl、CaO三者放入中水后,所得溶液的温度逐渐降低
D.金、银、铜金属活动性顺序逐渐减弱

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

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少量的CO
B.加入氧化镁除去硫酸镁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硫酸
C.用活性炭将硬水软化
D.用水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碳酸钙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5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50℃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 量比为1:2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降温的方法
D.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