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改善城市环境,提升生活质量,我市陆续使用天然气,乙醇汽油等清洁能源.
(1)我市区家用燃料的更新历程如下:
①下列有关家用燃料更新的理由,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是可再生的能源
B.气体燃料的利用率更高
C.减少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②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约为75%和82.3%,通过该数据分析:相同条件下,用天然气作燃料比液化石油气更环保的理由 。
③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天然气开采后需经过除杂、添加无毒臭味剂、减压等处理后才能输送到市民家中.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天然气减压后体积会膨胀的原因 。
在其中添加无毒臭味剂可以起到的作用是 。
(3)为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我市将逐步推广乙醇汽油的使用.所谓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
①乙醇汽油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填写字母编号)
A.氢气 B.煤 C.乙醇汽油 D.煤气(主要含CO)
(4)前几天小明得知自己家里也要将管道煤气由石油液化气(主要成分是丁烷)改为天然气,,为此他们家要进行灶具和燃气泄漏报警器的调整.请和他一起完成:
①丁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丁烷化学式:C4H10)
②若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比等于分子数比.改为天然气后,同体积燃料燃烧消耗空气的体积将 (填“增大”或“减小”),则灶具的调整方法是减小 (填“燃料”或“空气”)的进气量;
③燃气泄漏报警器的位置要从低于灶具的地方移到高于灶具的地方,其原因是 。
2007年12月22日,沉没在苍茫海水中800多年的中国古沉船“南海一号”的“惊艳一浮”,让无数国人为之自豪,它既为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实证,又推动了中国水下考古学科的建设。据保守估计,其上载有6万至8万件文物,在已发掘出的文物中发现了大量瓷器、宋代铜钱、铁锅、梳篦等物品。
(1)中国的陶瓷举世闻名,陶瓷材料属于材料;
(2)中国的铁锅源远流长,受到联合国卫生组织的推崇,原因之一是由于铁锅能为人体补充铁元素。若人体缺乏铁元素,容易引起症;
(3)被发掘出的宋代铜钱已经锈迹斑斑,这是因为铜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水以及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铜绿[Cu2(OH)2CO3],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铜绿的组成判断,若要除去铜钱表面的铜绿,可选用的试剂为(填化学式);
(4)在发掘过程中,发现有许多破碎的瓷片与淤泥混杂在一起。为使这些宝贵的文物不流失,请你设计一种可行的方法获得这些碎瓷片:
。
比较与分析归纳会使你变得更聪明。请分析下表中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名称 |
符号 |
原子结构示意图 |
单质的 化学式 |
常温常压下 状态 |
单质与氢气反应 |
氟 |
F |
![]() |
F2 |
气态 |
黑暗处爆炸 |
氯 |
Cl |
![]() |
Cl2 |
气态 |
光照爆炸 |
溴 |
Br |
![]() |
Br2 |
液态 |
加热反应 |
碘 |
I |
![]() |
I2 |
固态 |
持续加热缓慢反应 |
⑴上述表中X=
⑵①试归纳氟、氯、溴、碘的原子结构规律(答一点即可):
;
②试归纳氟、氯、溴、碘对应单质的性质变化规律(答一点即可):
;
⑶已知:Cl2和Br2的化学性质相似,Cl2+H2O=HCl+HClO,其中HClO也是一种酸,它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HClO+NaOH=NaClO+H2O,试分别写出Br2与水,Br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硫酸产量标志着一个国家化工业发展的水平。工业生产硫酸的主要流程为:
①煅烧黄铁矿4FeS2+11O22Fe2O3 + 8SO2
②SO2转化为SO3③用浓H2SO4吸收SO3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何利用流程①中形成的固体剩余物:。
(2)SO2具有与CO2相似的化学性质。有人设计用熟石灰吸收尾气中的SO2,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第②步反应是一个化合反应,请判断实现此反应的另一反应物是。
(4)将SO2和Cl2通入水中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两种常见的酸,请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Cl2+SO2+2H2O===+2HCl
(5)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是:
。
硫酸和盐酸既是实验室常用试剂,也是重要化工原料。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1)从组成上看,两者的不同点是______。
(2)它们都能除铁锈,写出稀硫酸与铁锈主要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__此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它们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类反应叫___________反应。
(4)打开两瓶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的是,说明这种物质具有。
小明同学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硝酸钡溶液混合,发现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再次取敞口放置的上述两种溶液进行混合,结果出现了白色沉淀,请解释可能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