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被破坏,形成新的分子 |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 |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
D.20 mL水与20 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 mL,是因为分子数目减少 |
保持温度不变,小心蒸发NaCl不饱和溶液(蒸发皿中始终有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与时间(t)的关系合理的是()
A.![]() |
B.![]() |
C.![]() |
D.![]() |
已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在此温度下,向100g蒸馏水中加入40g食盐固体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28.6% |
B.26.5% |
C.25.7% |
D.无法确定 |
现有20℃ NaCl的饱和溶液100g,欲改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不变,加入10g NaCl晶体 |
B.温度不变,蒸发掉10g水 |
C.温度不变,加入10g水 |
D.温度不变,取出10g溶液 |
有4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CaCl2溶液,若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到10%,应采用的方法是(双选)()
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
B.加入40g浓度为15%的CaCl2溶液 |
C.把溶剂蒸发掉20g |
D.加入2g CaCl2晶体 |
关于100g 5%的NaCl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0g水溶解了5g NaCl |
B.5g NaCl溶于95g水中 |
C.溶液中NaCl与水的质量比为1︰20 |
D.溶液中NaCl与水的质量比为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