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1日至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赴杜尚别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并对塔吉克斯坦、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印度进行国事访问。外交部长王毅表示,往访4国均是古代陆海丝绸之路的重要沿线国家,历史上与我交往源远流长,现实中同我利益深度融合,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构建“海上丝绸之路”,是基于( )
| A.我国全面提高了开放型经济水平 |
| B.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 |
| C.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客观需要 |
| D.对外开放需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
人们按照元素有规则的变化进行推论,发现了一些“空位”上的元素,这表明( )
| A.有的规律也是可以创造的 |
| B.有些规律也是可以改变的 |
| 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
| D.自然规律是主观对客观的映象 |
世界旅游胜地敦煌由于生态环境恶化,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党河、疏勒河下游断流,湿地萎缩,树林锐减,沙化面积平均每年增加近2万亩。“沙进人退”趋势如得不到遏制,敦煌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楼兰古国,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月牙泉也将不复存在。上述材料说明( )
①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②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④规律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的体力、情绪、智力三种节律的盛衰波动都是有周期的,人自出生之日起,三节律就同生命一起开始运行。这一发现说明了( )
| A.人的生命运动是有规律的 |
| 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
| C.人可以改变和创造规律 |
| D.规律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
下列诗句中,与“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
| 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 B.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
| C.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 |
| D.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僧肇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下列观点中与其错误相近的是( )
| A.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
| 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
| C.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
| D.飞矢不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