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古便是有识之士所遵从的信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家风”系列报道后,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请你运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进文化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我国传媒业与国际传媒业相比规模小,传媒信息化水平低,经营管理和创意人才缺乏,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依然存在。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材料二: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近年来,浙江省文化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创业板“电影第一股”华谊兄弟、“网吧软件第一股”顺网科技、“演艺第一股”宋城集团、“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等一批明星民营企业。在资本的拉动下,浙江文化产业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2013年,宋城集团以“千古情系列演出”为依托,斥资数十亿元打造“中国演艺谷”项目;12月初,华策影视宣布收购青年作家郭敬明旗下最世文化26%的股权……这不仅是一串光彩耀眼的数字,其中更包含了文化理念的更新、文化自觉的提升、文化自信的增强。
(2)有人认为:“民营企业的强大资本,浙江就能提高传媒产业的竞争力”。请运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司经营、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2014年,江西省政府提出“科学发展,富民兴赣”,为了响应这一精神,江西某县提出以文化强县,大力经济发展水平,努力增加居民收入;稳定物价,抑制产品价格过快上涨;引导居民树立积极而理性的消费观念;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丰富文化产品。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消费的知识说明某县实施各项举措的依据。
手机已经成为一种大众化通讯工具。1990年,中国手机用户仅有18万户,2014年中国手机用户已经突破11亿。面对这一巨大市场,投资商、制造商、销售商也蜂拥而上,出现了巨大的手机供应市场。手机供销商为争夺市场,大打价格战,使手机售价大幅下滑,我们熟悉的同种品牌的手机从几千元的价格降到了几百元,手机价格对老百姓越来越具有亲和力。
结合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请你谈谈对手机价格不断下降的认识。
浙江省政府意识到的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把提高浙江省城镇化的关键放在加快小城镇发展上针对浙江省“一镇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块状经济走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浙江特色的“就地城镇化”之路。同时省政府将绍兴的柯桥、台州的路桥、诸暨的枫桥、温州的苍南等作为典型示范镇从这些示范镇的城镇化过程中总结成功经验并向全省推广。
请用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分析浙江省政府的城镇化建设的做法?
材料一:2014年8月27日《人民日报》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呵护自然,人与自然相协调,这样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展;各地情况不同,在发展速度上需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要用铁规、铁腕来强化污染治理,全民积极行动起来,用零容忍的态度攻克污染防治问题,才能守住碧海蓝天,保卫人类唯一的家园。
材料二: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在全社会倡导绿色生活,使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自觉节俭消费,崇尚绿色生活,为低碳减排贡献力量。
材料三:随着PM2.5成为备受关注的指标,中国大城市污染问题亟需解决。将污染产业从城市迁至郊区、从东部迁至西部、从沿海迁至内陆,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但如果处置不当,这种看似“双赢”的做法或将造成危险的结果,生态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没有一块土地称得上世外桃源,如果只是转移污染,而不减少污染,发达地区终将自食恶果。环境政策需要从整体考虑,通过确定和改变市场游戏规则来调动污染者参与治污的积极性,制定全方位、多领域、全局性的宏观环境经济政策,避免不同的地区和部门各自为政、互相推诿,只有这样才能不再重蹈“先污染再治理”的覆辙。
(1)结合材料一,运用“规律客观性原理”说明我们在发展过程如何更好守住碧海蓝天,保卫人类唯一的家园
(2)结合材料二,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3)结合材料三,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看待和处理环境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