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名句默写有误的项是(   )

A.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B.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苏轼《赤壁赋》)
C.江间波浪连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科目 语文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其他作文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至孝:极为孝顺。
B.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祷请:向神灵祈求。
C.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访问:咨询,打听。
D.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行旅:旅行,游览。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①《红楼梦》中,黛玉死后人们都不敢把她的死讯告诉宝玉,是谁首先把这事告诉宝玉的,这人为什么这样做,结果如何?
②薛姨妈母子寄居荣国府后,宝钗好奇赏鉴宝玉的通灵玉,口中念:“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她的丫头莺儿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请问宝钗金锁上是哪两句话?你觉得作者安排这个情节的用意何在?

下面对《红楼梦》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 ) (5分)
A黛玉只作不闻回手又把那诗稿拿起来瞧了瞧又撂下了。紫鹃怕他也要烧,连忙将身倚住黛玉,腾出手来拿时,黛玉又早拾起,撂在火上。
《红楼梦》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黛玉命紫鹃找出旧日题诗的绢子,撕扯不动,就撂在火盆上烧了。紫鹃悲愤交加,却见不到贾母、宝玉等人的踪影。(《红楼梦》)
B. 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语,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宝玉挨打,被抬回怡红院。宝玉恍惚听到悲泣之声,看是宝钗,又心疼她暑天跑来看他。而宝钗万般言语无从说出,只一句“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表达了无限感情。(《红楼梦》)
C.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这是黛玉初见宝玉的心理活动。黛玉应贾母之召来到了荣国府。宝黛初见,两人竟然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为此后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奠定了基础。(《红楼梦》)
D.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一行数落着,哭的好不伤感。宝玉心下想道“这不知是那房里的丫头,受了委曲,跑到这个地方来哭。” (《红楼梦》)
黛玉由落花想到自己凄苦的命运,口吟《葬花词),令人想到一个闺中少女,高洁多情却又孤独绝望,宝玉听罢不觉痴倒。(《红楼梦》)
E. 大观园里出现了代表男欢女爱的绣春囊,引起王夫人的震惊,决定抄检大观园。园中各房都担惊受怕,当抄到宝玉的丫头晴雯时,晴雯怒打王善保家的耳光以示反抗;抄到迎春的丫头司棋时,发现了她与表弟潘又安的情书,司棋又羞愧又畏惧,最后晴雯、司棋都被逐出贾府。 (《红楼梦》)

下列特殊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A.复驾言乎焉求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将有事于西畴 D.乐夫天命复奚疑

比较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使③老当益壮
②木欣欣以向荣④穷且益坚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