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国是世界上实行考试制度最早、也是考试制度发展最完善的国家。从西周算起,在两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古代考试制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对世界各国的教育和社会制度有着重大影响。
高考自1977年恢复以来,对我国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在一个经济和社会发生剧变的时代,现有的高考制度暴露出许多缺陷和不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的高考制度的改革已刻不容缓。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内容引人关注。各省份将于2014年年底出台当地具体实施办法,有条件的省份开始综合改革试点或专项改革试点,2017年总结推广实施,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阐释我国高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的依据。
(2)简要分析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先试点后推广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3)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高考制度改革应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3年3月17日上午9时20分许,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人大代表、向全国各族人民郑重宣示。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人民大会堂见证,在繁星点点的穹顶下,在如潮涌动的掌声中,习近平坚定表示: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这是共和国领导者对祖国、对人民的情怀和担当: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为什么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民族精神)”?

在“善行河北·温暖邯郸”主题道德实践活动中,邯郸市委精心设计载体,切实增强活动的吸引力。整个活动以百佳公民评选推荐活动为统揽,实施真诚之春、博爱之夏、感恩之秋、包容之冬“四季”行动,即真诚之春行动突出“待人真诚,扶危济困”的真诚邯郸人;博爱之夏行动突出“奉献爱心,弘扬新风”的博爱邯郸人;感恩之秋行动突出“诚信爱岗,回报社会”的感恩邯郸人;包容之冬行动突出“互敬互谅,共创和谐”的包容邯郸人,营造浓厚的向善行善氛围。积极倡导在公共交往中乐于助人、大兴互助之风;在职业活动中诚实守信,大兴诚信之风;在家庭生活中孝老敬老、大兴孝敬之风。通过宣传“善行”引导人们“行善”,聚集更多的善行,让邯郸处处温暖,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成效。
(1)与“善行河北·温暖邯郸”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相结合,邯郸市委号召全市培育和树立“开放、进取、担当、包容”的邯郸精神。邯郸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请你谈谈弘扬和培育邯郸精神的重要意义。
(2)作为邯郸市民,在“善行河北·温暖邯郸”道德实践活动中应如何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

《印象西湖》是导演团队深入杭州进行调研,以西湖浓厚的历史人文和秀丽的自然风光为创作源泉,挖掘当地的古老民间传说、神话,将唯美的爱情故事以及历史传奇以片段化的形式展现给观众的山水实景演出。来自专业院校或经专业培训的300多名演员,无论春夏秋冬,均在水上表演。《印象西湖》将西湖人文历史的代表性元素得以重现,同时借助高科技手法再造“西湖雨”,从一个侧面反映雨中西湖和西湖之雨的自然神韵。整场山水实景演出,通过动态演绎、实景再现,将杭州城市内涵和自然山水浓缩成以一场高水准的艺术盛宴,受到各界追捧与广泛好评。
《印象西湖》的创作成功,对文化创新有何启示?

“有人这样问过我:播出一条公益广告,能不能改变我们生活中的那些陋习呢?我说:‘不’。公益广告对于社会中的那些不文明现象,也许不可能药到病除,但是我相信,一条公益广告就好象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我更相信每个人的心灵都象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所以我发现文明是一种力量。”中央电视台策划的“讲文明树新风”电视公益广告,传递社会正能量,让公益广告 “入心、入脑、入耳”,有效地提高了公益广告的感染力和传播力。
请你从“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谈谈热播公益广告的积极作用。

诚信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材料一传统诚信思想和当代中国诚信建设论述节选
“神无长事,享于克诚(对鬼神的虔诚)”——《尚书·太甲下》
“诚者,君子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荀子·修身》
“夫仁义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修饬也”————《海爷·董仲舒传》
“诚/天之道也”——《中庸》
“人宁贸诈,吾宁贸信,终不以五足童子而饰价为欺”——《晋书》
专家点拨: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视诚信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使诚信成为安身立业、社会交往、治国安邦之根本。历代思想家不断挖掘提升它;统治者使之以封建纲常的形式维护其阶级统治,社会大众使其内化为我们民族的一种精神特质并经世致用。诚信之德在中国封建社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诚信建设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强化道德引导与完善利益约束机制相结合的愿则,努力构建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发展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道德体系;以提高政务诚信水平为引领,以公民个体道德素养的培育为基础,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伪、社会等领域的诚信建设。——《光明日报》
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诚信建设”是对传统诚信思想妁扬弃,是立足中国发漫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材料三 近年来,各种食品药品安全“门”不断考验着消费者的承受力,这一扇扇“门”的开启,扰乱了市场秩序,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对此,政府重拳出击,人民呼呼“营造诚信环境,树立诚信品牌”。
(1)结合材料一,说明从朴素诚信观念到中国共产党“诚信建设”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
(2)请你从文化传承和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以“加强道德教育,倡导诚信精神”为主题向社会发出倡议。(要求:写出倡议书内容的提纲)
(3)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营造诚信环境、树立诚信品牌”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