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题: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并将你的观点与建议写在答题卡上(本部分1题,12分)
材料一: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状况示意图
材料二:如果把社会财富比作一块蛋糕,我们不仅要把蛋糕做大,而且要把蛋糕分好,要让每一个人都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我们一定努力实现这个目标。
(1)图1、图2共同反映了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什么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有何意义?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十一五”规划的灵魂,强调把发展作为当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相信和依靠群众,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发展的力量来源于最广大人民,发展的成果必须惠及最广大人民,要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我们为什么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10分)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的一个重大战略措施。为此,我国政府组织科技工作者进行了50年的野外勘察和测量,收集掌握了大量的有效数据,并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
目前,首批开工项目基本完工。按照规划,工程建成后,东线、中线、西线将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连接,构成中国水资源“四纵三横、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新的中华“水网”,长江、黄河儿女不仅可以同饮一江水,工程带来的巨大效益也将实现“南北双赢”。
由此可见,感性认识越丰富,理性认识越正确。试对该观点进行评述。(8分)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包括扩大内需拉动就业、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政策扶持鼓励创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等。
根据材料,对我国政府制定和实施稳定和扩大就业的举措做出价值评价。(12分)
人类创造了经济奇迹,但无知与贪婪却造成了可怕的后果。进入21世纪,环保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开始反思对待自然的态度,积极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步实现由“征服和改造”向“协调和保护”的转变。
运用唯物史观简要分析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转变的原因。(12分)
GDP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总量核算的中心指标,它可以全面反映国民经济的总体规模,可以综合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贫富状况和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但像其它任何指标一样,GDP也有局限性,特别是它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从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了绿色GDP核算的研究。
绿色GDP是在现有GDP基础上将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资源环境成本扣除;是一种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绿色GDP由于能提示增长过程中的资源环境成本,因此克服了GDP固有的缺陷,成为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引导经济增长式转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
分析说明从GDP指标到绿色GDP核算体系,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观点?(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