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强调“百行孝为先”。在讨论到如何对待“孝”文化时,甲乙两位同学有不同的看法。
甲:“孝”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民族的重要因素。北大公布的《2012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不孝敬父母者不得被推荐”,所以,“孝”应该成为不二信条。
乙:你知道吗?中国新闻网的报道2012年修订版《新编二十四孝图》和专门为青少年儿童编写的儿童版《新编二十四孝故事》中郭巨“埋儿奉母”等退出“二十四孝”,我认为“孝”以伦常规矩的名义扼杀人性,应退出历史舞台。
注:埋儿奉母: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请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简要评析二人的观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十八大报告中,有57处提到了“创新”。其中特别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有人认为,“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就能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材料一在不知不觉中,在国际化大潮的影响和部分商家的炒作下,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复活节、狂欢节等“洋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元宵、端午、清明、七夕、重阳、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则失去了原有的光彩。有人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冲击。为此,一些有识之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人们“抵制洋节,驱除西方文化的不利影响”,维护和振兴我国的传统文化。针对这种现象,高二某班同学以“有必要抵制洋节吗?”为主题,准备组织一次辩论会。
(1)假定你是正方的主辩手,辩题是“要抵制洋节”,请你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列出你的发言提纲。 假定你是反方的主辩手,辩题是“要引进洋节”,请你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列出你的发言提纲。 你可以选取正方和反方中的一方来回答此问。
材料二在媒体发达的今天,我们爱上了“吐槽”,“牢骚”成了家常便饭。 而“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正能量”越多,社会才会充满希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正能量的注入。
(2)依据材料,结合你所学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思考并回答政府应如何积极创造“宏观正能量”?
据央视新闻“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报道,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 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有同学认为“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责任在政府”,请你运用公民和政府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近年来,我国手机生产厂家的劳动生产率不断的提高,而手机的价格也不断的下降。因此有人认为: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的价值量减少。谈谈你对此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