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机器已平均使用了20年,而美国大多数工业设备的使用还不到5年;在农业领域中,通常一名美国农民的产出是法国农民的3倍多。这反映出( )
A. | 法美两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存在根本差异 |
B. | 欧洲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已经显露端倪 |
C. |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差距明显 |
D. | 经济一体化成为各国的必由之路 |
美国史学家杰里·本特利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想要组建像英国东印度公司那样的大型贸易公司……是不可能的”。他这样说的依据主要是()
A.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 | B.中国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
C.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低 | D.地域性商人群体反对建立贸易公司 |
19世纪中叶,一位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这位经济学家的国籍最有可能是 ( )
A.葡萄牙 | B.西班牙 | C.荷兰 | D.英国 |
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1656年清政府颁布《禁海令》。两者都()
A.取决于其经济基础 | B.禁止国民进行海外贸易 |
C.推行重商主义 | D.以贸易保护主义为指导思想 |
1524年,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前所未有的改变”是指()
A.地理位置 | B.政治体制 | C.经济制度 | D.国际地位 |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A.手工业者技术高超 | B.私营手工业规模超过官营 |
C.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