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有利于中国稳定和统一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所涉及的制度。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明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质。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战争,致使国家主权遭受严重践踏,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面对侵略,中国军民奋起抗争,谱写了一曲曲爱国诗篇。请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图二: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图三:八国联军侵华形势示意图图四:日本全面侵华形势图
(1)列举图一图二图三战争期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图四战争中侵略者所犯下的罪行。
(2)面对以上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分别进行了哪些主要的抗争活动?
(3)图二与图四都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但结果不同,你能说说致使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吗?
(4)图四战争的结果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1)材料一中“始皇”创建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
(2)据材料二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对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3)材料三中明太祖的看法和主要做法是什么?
(4)概括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演进趋势。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震撼和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
——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
材料二(18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
——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
(2)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指出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这一错误的实质。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确立了盐铁专卖制度,齐国实行“官山海”,农闲时由农民制盐,官府包收储存,待盐价上涨至十倍时,再到不产盐地区销售。商鞅变法时期,在煮盐业发达地区,设置专门的官员和机构,负责盐业生产和销售。“是以征敌伐国,攘地斥境,不赋百姓而师以赡”。西汉初期,“驰山泽之禁,不与民争利”,出现了大量靠经商盐铁致富的商人。汉武帝中期,国库空虚,财政入不敷出,朝廷不得以向富豪借贷,“富商大贾,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于是,汉武帝实施盐铁专卖,采用民制、官收、官运、官销的办法。唐肃宗时期,创立就场征税的专卖制度,在产盐地设置盐官,负责收买盐户所煮之盐,再由商人转运到各地销售。除产盐地外,不再设置盐官。
宋代的盐课有两种形式,一是禁榷法,二是通商法。禁榷法是国家控制盐的产销,实行全部专卖;通商法是国家将盐售与商人,寓税于盐,然后由商人在指定地区经销,实行局部专卖。清代盐课制度,主要有官督商办、官督商销、官运商销、商运商销、民运民销等七种形式,主要形式为官督商销,系由官府特许的盐商向官府领取引票,按引购盐,在指定地区贩卖,即引岸制。
——摘编自王芙蓉《略论中国古代盐铁官营制度变化及启示》
(1)据材料,概括古代盐铁专卖制度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盐铁专卖制度的影响。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
——摘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
材料二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摘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
(2)材料二中的“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