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两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
--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 “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汉大兴兵伐匈奴,山东水旱,贫民流徙,皆仰给县官,县官空虚。(张)汤承上指,请造白金及五铢钱,笼天下盐铁,排富商大贾,出告缗令,锄豪强并兼之家。
——《汉书·张汤传》
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归纳并评论材料中的经济思想。要求:归纳材料中的经济思想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民主的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包括哪些方面。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

曾经,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而今,早已是一个整体。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指出图中的①、②、③航线哪条是哥伦布的航行路线?依据材料一的文字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材料二美国波音飞机零部件生产国示意图

(2)材料二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来促使这一现象迅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 “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
“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3)结合上述两种观点,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明神宗实录》
材料二:1757年,清朝乾隆皇帝诏告天下,划定广州十三行为全国唯一对外贸易口岸,史称“一口通商”。
材料三:(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南海县志》卷21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
——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二
(1)材料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一所反映的生产方式与材料三、四的有什么不同?
(3)材料二表明当时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种政策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从材料四中可以看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特征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出自 英国的某个法律文件)
材料二美国制宪者采纳了英国的代议制度,他们称之为“共和”。在“民主共和主义”的影响下,他们既注重权利的平等。又时刻防止专制权力的出现。前者如民众投票权方面,选民的财产资格得到放宽,小州在参议院中获得了平等的代表权。后者则主要表现在分权和制衡方面,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在联邦政府内实现了三权分立。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体现的是英美两国的政治制度,两国分别建立了哪种类型的资本主义政体?确立的法律依据分别是什么?
(2) 分别比较英、美两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不同。(从国家元首及产生方式、实际权力和政府首脑及产生方式方面比较)
(3) 到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4)英美两国的政治体制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请结合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