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用仪器检测拟南芥叶片在光-暗转换条件下2吸收量的变化,每2记录一个实验数据并在图中以点的形式呈现。
(1)在开始检测后的200内,拟南芥叶肉细胞利用光能分解,同化2。而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叶片可通过将储藏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和热能。
(2)图中显示,拟南芥叶片在照光条件下,2吸收量在μ-2-1范围内,在300时2达到2.2-2-1。由此得出,叶片的总(真实)光合速率大约是2.-2-1。(本小题所填数值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3)从图中还可看出,在转入黑暗条件下100C以后,叶片的2释放,并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提示在光下叶片可能存在一个与在黑暗中不同的呼吸过程。
(4)为证明叶片在光下呼吸产生的2中的碳元素一部分来自叶绿体中的五碳化合物,可利用技术进行探究。
下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组成人体细胞内环境的是,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填标号)
(2)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请举出由于病理原因引起③增多的一个实例。
(3)维持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番茄的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获得纯合高秆抗病番茄植株,研究人员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
(1)若过程①的F1自交3代,产生的后代中纯合抗病植株占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②,若只考虑F1中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则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在理论上应有________种;若单倍体幼苗通过加倍后获得M株番茄,通过筛选得到的高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约有____________株。
(3)过程③由导入抗病基因的叶肉细胞培养成转基因植株需要利用_________ _技术。
(4)过程④“航天育种”方法中主要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卫星搭载的种子应当选用刚萌发的而非休眠的种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
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且甲乙两种遗传病至少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病为染色体遗传病,是由(显性/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
(2)Ⅱ一5为纯合体的概率是,Ⅱ一6的基因型为,Ⅲ一1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
(3)假如Ⅲ一10和Ⅲ一13结婚,生育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只患乙病的概率是。
(4)如果Ⅰ-1患有神经性肌肉衰弱,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线粒体上,则在Ⅲ代中可能患有该病的个体为(填序号)。
下图(一)为高等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的部分代谢示意图;图(二)为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定该绿色植物对CO2的吸收速率(ml/h)并绘制成的相应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要d过程也不发生,则对该细胞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
(2)若光照强度处于图(二)的C点时,图(一)中不应存在的箭头是。
(3)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图(二)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提高到的30℃(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理论上图中B点应 (填“左移”、“右移”或“不动”)。
(4)在4 klx光照条件下,该植物2小时内可利用CO2ml。当植物从光照强度4klx突然降至0,则光合作用过程中五碳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是。
(5)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需要外界的能量供应。从能量输入叶肉细胞到能被生命活动所直接利用,其能量转移的具体途径是:(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________________。
根据右图不完整的呼吸作用示意图,解答下列问题:
(1)右图方格内的物质名称是。
(2)从图中选择有关的字母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①有氧呼吸的途径是。
②其中产能最多的是阶段。
③产[H]的阶段是。
(3)图中A发生的场所是,
E表示的物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