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19世纪被引进美国后,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水土环境,生长极快,成为易开裂和弯曲的"废材"。桉树从优质木材变成"废材"进一步印证了()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
②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
③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愿而改变
A. | ①② | B. | ①③ | C. | ②④ | D. | ③④ |
许多老师反映:有不少学生把网络语言照搬到作文和日记中,如“PK(对决)”“PF(佩服)”“7456(气死我了)”等等。针对这一现象,专家认为:一个民族的书面语言必须规范,一些网络语言只是民间语言,只有经过社会生活和经典作家的选择和运用,最终得到社会的承认,才能作为书面语言使用。这说明
①认识应该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②认识并非都是对客体的反映,认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③认识活动同样是社会性的活动
④经典作家的工作决定着书面语言的发展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
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2010年10月4日,环保组织“绿色江河”会长杨欣在第四次联合国气候谈判会上介绍说,根据不同历史时期航空图片、遥感图片和卫星图片的对比分析,长江源最大冰川——岗加曲巴冰川在1969年至2007年间最大表面冰体退缩距离超过4000米,最小退缩距离超过1600米,平均退缩距离超过2800米。岗加曲巴冰川的退缩启示我们
①必须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②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听命于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必须自觉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按规律办事
④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发展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预言了火箭发射、变轨飞行等航天活动中的基本情况,同后来航天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着惊人的相似。人类能预言并能将幻想付诸实现说明
①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超前性 ②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成为实践的先导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①③ | B.①② | C.③④ | D.②④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 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