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韵》理解正确的是()
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
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
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④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
| A. | ①② | B. | ①③ | C. | ②④ | D. | ③④ |
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者哥本哈根召开,这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引发了人们对低碳经济的热议。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突出的特点也是强调环保低碳。为此,某中学高三(4)班的同学以“环保低碳,我们在行动”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走访、上网、咨询、查阅等途径获得如下信息。
低碳经济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
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1)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我国政府发展低碳经济提出相应建议。
低碳社会
为实现低碳社会,中国做出巨大努力——2009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要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加快自主创新,更加注重加强节能环保。2009年11月26日,中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在长达6个月的时间内倡导实现“低碳世博”。
(2)请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党和政府作出上述决定的政治依据。
低碳生活
低碳经济模式及低碳社会状态是透过低碳的行为反映出人类的精神和思想,进而渗透到人们的低碳生活中。低碳生活,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
(3)请运用唯物辩证法与《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青少年能为推进低碳生活做些什么
2009年秋季至今,我国西南部分地区遭遇几十年一遇的严重干旱,给当地百姓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关于旱灾成因,学术界给出了一个普遍结论:全球气候变暖,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从哲学上看,这项结论体现了()
①意识能动地改造世界②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
③联系具有普遍性④规律具有客观性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2010年2月4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了借助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的冥王星最新照片,哈勃望远镜观测到冥王星在变红。这一事实说明( )
| A.认识产生于人们实践的需要,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 |
| B.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
| 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的能力,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
|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2009年9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甲型H1N1型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铁路、民航、交通、旅游等部门要制定和完善针对人员密集流动情况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各部门协调应对。这体现认识论的道理有( C )
| A.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性 | D.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要关注民生 |
一位速滑高手说:“一般情况下,速滑转弯倾斜度角在45度到60度之间为最佳,这样滑跑起来更省力更利于加速。”这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 A.创造性的思维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 B.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
| C.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推动作 |
| D.在实践中人们总是能够总结出经验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