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公输》,完成小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对“吾义固不杀人”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坚持道义,向来不肯杀人。 | B.我坚持人道,自然不肯杀人。 |
C.我讲义气,向来不肯杀人。 | D.我讲人道,一定不肯杀人。 |
下面句子中属于省略句的一项是( )
A.荆之地方五千里。 | B.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
C.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 D.虽杀臣,不能绝也。 |
对选文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墨子热心救世,反对战争。在得知楚将攻宋的消息后,为阻止战争爆发,昼夜兼程,不辞辛劳,赶到楚国进行劝说。 |
B.选文写墨子机智勇敢地迫使楚王放弃攻宋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其“非攻”的政治主张。 |
C.公输盘在墨子的劝说下,明白了攻宋将使自己陷人不义的境地,于是带墨子去劝说楚王。 |
D.墨子在劝说楚王时,极言楚国之辽阔富有,宋国之狭小贫乏,意在满足楚王的虚荣心,并表明攻打宋国之不明智。 |
对本文的写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公输》一文充分体现了《墨子》散文论辩性强、富有逻辑性的特色。 |
B.墨子为了达到阻止战争发生的目的,先后劝说公输盘和楚王,并均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使二人理屈词穷,主动放弃了攻宋的计划。 |
C.这段文字以对话为主,语气时缓时急,语言长短交错,富于表现力,从中可以感受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
D.《公输》一文通过对话,充分体现了墨子“民为贵,君为轻”的政治思想。 |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①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为士卒费,日习射骑,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②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令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败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③,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①便宜:指有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方法或建议。②百金之士:《管子》有“能破敌擒将者赏五百金”之说,这里指骁勇善战的将士。③襜褴,少数民族名,下文“东胡”“林胡”亦同。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以数千人委之”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扶苏以数谏故 | B.固以怪之矣 |
C.以土砾凸者为丘 | D.祭以尉首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牧守边,厚遇士卒,抚慰边民,根据需要任用官吏,利用贸易租税以充军费, 使边防得以巩固。 |
B.李牧对匈奴采用欲擒故纵的战术,一旦时机成熟,便巧布奇阵,大败敌军,迎来了边境十几年的安宁。 |
C.李牧坚持固守营垒的政策,不慕虚荣,不怕撤职 ,积极备战,不愧为一代名将。 |
D.李牧的战略战术,麻痹了敌人,但将士们不理解,当权者也不理解,这正衬托出他的风采和品质。 |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①赵王让李牧 ②如故约
③王许之 ④降林胡请把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②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使贪
刘基
客有短吴起于魏武侯者,曰:“吴起贪不可用也。”武侯疏吴起。公子成入见曰:“君奚为疏吴起也?”武侯曰:“人言起贪,寡人是以不乐焉。”公子成曰:“君过矣,夫起之能,天下之士莫先焉:惟其贪也,是以来事君,不然君岂能臣之哉?且君自以为与殷汤、周武王孰贤?务光、伯夷天下之不贪者也,汤不能臣务光,武王不能臣伯夷,今有不贪如二人者,其肯为君臣乎?今君之国,东距齐,南距楚,北距韩、赵,西有虎狼之秦,君独以四战之地处其中,而彼五国顿兵坐视,不敢窥魏者,何哉?以魏国有吴起以为将也。周《诗》有之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吴起是也。君若念社稷,惟起所愿好而予之,使起足其俗而无他求,坐威魏国之师,所失甚小,所得甚大。乃欲使之饭粝茹蔬被短褐步走以供使令,起必去之。起去,而天下之如起者,却行不入大梁,君之国空矣。臣窃为君忧之。”武侯曰:“善。”复进吴起。下列句中的“之”与“夫起之能”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 B.至之市 |
C.观之正浓 | D.久之,目似瞑,意睱甚 |
下列对公子成功劝说魏武侯启用吴起的理由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像吴起这样能力超凡的人如果不贪图钱财,不会甘为人臣。 |
B.有了吴起这样的将军,其他五国才不会轻举妄动。 |
C.魏武侯比殷汤、周武王更贤明,善广纳贤士,吴起喜欢魏武侯这样的明君。 |
D.如果吴起离开,天下士人都会退却离开,魏国将无人可用。 |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是以来事君事: ②汤不能臣务光臣 :
③东距齐距: ④臣窃为君忧之窃: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客有短吴起于魏武侯者。
②武侯曰:“人言起贪,寡人是以不乐焉。”
①欧阳公讳晔,字日华。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①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
②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在江陵,用私钱诈为官市黄金,府吏持帖,强僚佐署。公呵吏曰:“官市金当有文符。”独不肯署。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③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所居,人皆爱思之。
【注】:①转运使:官职的名称。下列句中的“以”与“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策之不以其道 | B.不敢以累他人 |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D.祭以尉首 |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欧阳公年轻时交往的亲戚好友后来有的做了大官,欧阳公就终身不到他家。从中可以看出其正直的品质。 |
B.在处理大洪山奇峰寺积物时,欧阳公的“笑”反映了他对僧人贿赂的满意,对处理好此事自信从容的心理。 |
C.一顿饭的功夫就找出杀人犯充分显示了欧阳公明察秋毫、智慧过人。 |
D.欧阳公能像古代的良吏一样处理事情,源于他能心怀百姓。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能尽以输官而赈民赈:(2)素号难治素:
(3)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4)食讫讫:翻译下列句子
(1)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2)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阅读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钱金玉官松江千总,性刚果,尚廉节。道光壬寅鸦片衅起,钱方假归省(xǐng)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尼①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何急急为?”钱不听。径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②。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劝之:“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置。
注释:① 尼:劝阻。 ②勖:勉励。下面哪句中“之”的用法与意义同“其近卒泣陈劝之”中的“之”一样?()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B.齐之习辞者也 |
C.至之市 | D.吾欲辱之 |
请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A.钱金玉在抗击英军入侵时与将士们同甘共苦,英勇奋战。 |
B.这篇短文介绍了钱金玉虽家有老母仍毫不避难,身负重伤,力战而死。 |
C.钱金玉接到上级的命令后慨然奔赴前线,抗击英军,为国捐躯。 |
D.钱金玉性格刚强果敢,有节气,至死还心怀国家,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钱金玉官松江千总 官:________②径至吴淞径:________
③及东炮台陷及:________④曾不少却少:________翻译下面句子。
(1)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
(2)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
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①。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头,以厉其余。”上②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国神比干③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选自《汉书·朱云传》
【注】①尸位素餐:居其位食其禄而不管事。 ②上:指汉成帝。 ③龙逢、比干:古代因直谏而被杀的忠臣。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下亡以益民(2)使其言是
(3)固当容之(4)勿易下列句中的“以”与“断佞臣一人头,以厉其余”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 B.策之不以其道 |
C.扶苏以数谏故 |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对文段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朱云认为朝廷大臣都尸位素餐,杀张禹可以警戒他人。 |
B.朱云面对“罪死不赦”的重刑,仍然牵挂着朝廷安危。 |
C.辛庆忌力谏不杀朱云,结果被摘掉官帽,解下了官印和绶带。 |
D.汉成帝最后听取了他人的意见,修正了自己的错误。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2)未知圣朝何如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