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一)《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思。(2分)
可爱者甚蕃( ) 晋陶渊明独爱菊( )
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按课文填空。4分
(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
是 , 。
(2)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2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6分)
约法三章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①,封皇帝玺符节,降枳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②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③。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⑤。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饷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注](1)组:绳索。(2)怀王:即楚怀王。(3)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称为弃市。(4)关:指函谷关,古代要塞、天险。(5)案堵:同“安堵”,即安定。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4分)
(1) 且人已服降 (2) 偶语者弃市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文言字词。
(1)固以能宽容_______________(2)父老苦秦苛法久矣___________
(3)先入关者王之_____________(4)人又益喜___________把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楚汉战争,刘邦最终赢得了胜利,请你根据此文分析他取得胜利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一)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①,徐令彪之少子也②。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③,兄固被召诣校书郎④,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注释】①扶风平陵:地名,在今陕西省。②徐令:班超的父亲班彪曾任徐州令。③永平:东汉明帝的年号。“永平五年”即公元62年。④固:班固,班超的兄长。诣:前往。校书郎:汉朝宫廷中专司校勘图书的官职。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陈涉少时(年轻的) | B.苟富贵,无相忘(假如) |
C.不耻劳辱(羞耻) | D.有口辩,而涉猎书传(粗略地阅读)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辍耕之垄上左右皆笑之 | B.佣者笑而应曰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
C.然内孝谨然足下卜之鬼乎 | D.以取封侯杀之以应陈涉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 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
② 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短文(二)中的班超与陈涉有什么共同点?又比陈涉多了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概括回答。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弗之怠()(2)走送之()
(3)未尝稍降辞色()(4)俟其欣悦()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 | B.弗之怠(指代抄书) |
C.走送之(指代藏书之家) | D.益慕圣贤之道(的)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宋濂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你即将参加高中招生考试了,宋濂的哪一点对你当前的学习最有启发?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5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乙]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其所睹,耳新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东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注释:①公,指欧阳修。②州,滁州。③丰乐,丰乐亭。④醒心,醒心亭。⑤洒然,惊奇的样子。⑥优游而无为,宽大化民,不用刑罚。⑦夷狄,泛指边远地区的民族。下面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B.醉翁/之意不在/酒 |
C.或/醉且劳矣 | D.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饮少辄醉_____(2)而乐亦无穷也_____
(3)使目新其所睹_____(4)所以然而为名_____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根据你对甲、乙两文的理解答题。(计5分,第(1)题2分,第(2)题3分)
(1)用自己的话概括“醒心亭”得名的原因。
(2)由“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公之作乐,吾能言之”中的两个“乐”,可以看出欧阳修是怎样的人?
文天祥传(节选)
天祥至潮阳①,见弘范②,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③。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④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
[注释]①潮阳,地名,在广东。后文的“厓山”,也是广东的地名。②弘范,即张弘范,元朝将领。③张世杰,南宋将领。④泫然,流泪的样子。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⑴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
⑵吾事毕矣()
⑶南乡拜而死()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阅读选文,谈谈文天祥至今仍为人们敬仰的原因。(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