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周期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质子数与电子层数相同,Y、Z同周期且相邻,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元素W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r(W)>r(Y)>r(Z)>r(X) |
B.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 |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Y |
D.气态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Z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12.4 g Na2R含Na+ 0.4 mol,则Na2R的摩尔质量为62 g/mol |
B.同温、同压、同体积的H2和A2气体的质量分别是0.2 g和3.2 g,则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
C.在标准状况下,CO和CO2混合气体共33.6 L,质量为50 g,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
D.浓盐酸的质量分数为36.5%,密度为1.19 g·cm-3,则物质的量浓度是11.9 mol·L-1 |
铝、铁的混合物溶于足量的盐酸中,再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在空气中静置,当红褐色沉淀不再增加,将沉淀滤出并充分灼烧,得到的固体残留物恰好跟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则此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
A.22.2% | B.30.0% | C.75.7% | D.80.6% |
下列关于氯气及氯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水加入有色布条后,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水中有HClO分子存在 |
B.制取漂白液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OH-=Cl-+ClO-+H2O,该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
C.1 mol 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 mol |
D.向某铁盐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加入氯水,溶液显血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 |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NA个电子 |
B.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反应后固体物质减轻 |
C.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 NA |
D.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每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 NA |
关于二氧化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 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重要原料
② 硅、碳原子最外层都有4个电子,故SiO2的物理性质与CO2类似
③ SiO2既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能和氢氟酸反应,是两性氧化物
④ 将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有胶状沉淀生成,说明碳酸比硅酸酸性强
A.②③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