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出土的西周利簋。据《礼记·玉藻》记载和考古发现得知,簋是重要的礼器,主要用于祭祀时放置煮熟的饭食,一般与鼎相配合使用。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大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这种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社会奢侈腐败现象严重 |
| B.西周社会等级森严 |
| C.西周冶铜业落后 |
|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 A.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
| B.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
| C.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
| D.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
秦灭六国后,嬴政自称“赖宗庙之灵”,进而又采用邹衍“五德之运”的学说,利用天人感应论,“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这反映出()
| A.礼乐制度被进一步强化利用 |
| B.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
| C.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 |
| D.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 |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最突出的特点是()
| A.极力提高皇权 | B.竭力削弱相权 |
| C.削夺将帅的权力 | D.削减地方的权力 |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A.灵渠 | B.郑国渠 | C.都江堰 | D.芍陂回 |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与其“贵贱有序”的政治主张有矛盾的是()
| A.因材施教 | B.有教无类 |
| C.学而不思则惘 | D.知之为知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