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许倬云据《汉书·古今人表》统计: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新人”(即非世袭贵族出身的人),分别占当时总人数的32%和60%,如齐相邹忌、秦相范睢、楚令尹吴起等皆属其中。这表明当时(  )

A.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B.察举制冲击了世卿世禄制
C.社会结构日益活化
D.政治权力和经济势力分离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明清时期科技的衰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B.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表一;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表二。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A.“天人感应”的思想 B.宗法制的的影响
C.“君权神授”的思想 D.中央集权的加强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南海郡郡尉,(注:南海郡郡级小,只设尉,不设郡守)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C.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D.无权任命辖区内的县令

“秦汉帝国的结构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皇帝制度 B.郡县制度 C.官僚制度 D.朝议制度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君选用人才普遍实行“任人唯贤”、“因功受禄”的制度,这表明()

A.新兴地主取得统治地位 B.各国采纳了墨子“尚贤”的主张
C.奴隶制的特权制度趋于瓦解 D.奴隶主贵族竭力维护旧制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