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年七月初一上谕:“该国不遵条约,不守公法,任意鸱张,专行诡计,衅开自彼,公论昭然……著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韩民于涂炭。”文中的“该国”是( )
| A.日本 | B.法国 | C.俄国 | D.英国 |
《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之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这说明北宋()
| A.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 |
| B.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 |
| C.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 |
| 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
下表记录着某学者讲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部分教学内容。据此判断,该学者的讲授主题最有可能是()
| A.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 B.专制皇权空前加强 |
| C.统一是历史发展主流 | D.科举制度的影响 |
东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篇》记载,“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表明当时察举制()
| A.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 B.其弊端日益突出 |
| C.实质上是世官制的延续 | D.已发展为九品中正制 |
清人王鸣盛论及汉代官制,“……三公权不及尚书……尚书又不及中书矣……要之士人必不如宦人之犹亲密”,这说明汉代( )
| A.权力重心在中书 | B.皇权逐步加强 |
| C.外朝受内朝牵制 | D.三省已具雏形 |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共有五次大规模巡游,路程超过2万公里,远远高于《尚书》记载的“天子五载一巡守”的古制。巡游最重要的目的是( )
| A.宣扬国威,安定天下 | B.平定叛乱,安定一方 |
| C.奢侈享乐,玩物丧志 | D.金戈铁马,王道霸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