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出访前的前一个月反复告诉苏联人,他希望签订一个新的中苏同盟条约,以替代1945年苏联与国民政府之间的条约。在经历了两个多月的较量后,苏联终于做出巨大让步,同意与中国签订同盟条约。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当的是
A.体现了“一边倒”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
B.不利于中国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
C.苏联的让步有基于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的考虑 |
D.中苏结盟有助于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 |
下图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示意图,其中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具有进步意义的经济形态是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④ | D.②④⑤ |
24集电视连续剧《大染坊》叙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本片的主题歌写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A.主人公出身低微 | B.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 |
C.他从创业起就处于中外反动势力的夹缝中 | D.国内商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影响 |
近代中国的民族资本经历了十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
A.社会性质 | B.中外关系 | C.政局和政策 | D.群众觉悟 |
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一则材料:民国某年1月至8月,1美元同当时中国货币的兑换比价从17.8万元上升至1108.8万元。据此可推断
A.该现象发生在国民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 |
B.该现象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C.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升值 |
D.材料反映的现象严重失实,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 |
下面表格为“1943年关内与东北地区重要工业品产量比较表”,它反映出的实质是
A.东北煤、铁等资源丰富 |
B.因日本掠夺性开发,东北殖民地经济的特点日渐显露 |
C.东北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 |
D.在国民政府大力扶持下,东北工业生产呈现良好态势 |